[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1850.2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理伟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 | 分类号: | A61K31/704;A61K31/5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肿瘤 靶向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生物医学中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临床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肿瘤治疗进入分子靶向时代。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内转录因子SP1(其结构模拟图如图1所示)及其下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特别是肿瘤生长、侵袭、血管新生的潜在靶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转录因子sp1是第一个被克隆和纯化的核转录因子,属于sp1/Krüppel(specificity protein/Krüppel-lik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Sp1通过结合到基因启动子区的GC盒(-GGGCGGG-)或GT盒(CACCC-)发挥其调控基因转录作用。受Sp1调节的下游基因众多,广泛参与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等重要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p1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光辉霉素(mithramycin A,MIT)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曾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白血病和睾丸精原细胞瘤等疾病,但其在高剂量下虽显示出具有抗所述的肿瘤的效果,同时由于具有严重副作用,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低剂量的MIT能特异性结合到富含GC区域的染色质,阻断上游启动子区富含GC的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存在于桦木属植物及其他许多属植物中,是一类非常有开发潜力的抗肿瘤的天然产物,国外从20世纪后期开始对其研究,因其良好的抗癌活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程度较轻,短短几年时间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还是限于认识阶段。研究报道,白桦脂酸的抗肿瘤活性最初是在黑色素瘤(属恶性皮肤癌)细胞中确定的,并证明了白桦脂酸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线粒体而启动细胞调亡来发挥这一作用的。另有报道白桦脂酸对MDCK(madin kidney)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认为这也是引起发生各种细胞功能改变的因素。还有研究表明白桦脂酸抑制了肿瘤细胞生长时所需的关键酶。最新的研究表明,BA通过抑制特定的肿瘤发生、发展相关转录因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前,寻找多靶点的控制肿瘤效果好,毒副作用低的用于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已成为有关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和肿瘤患者的共同期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转录活性,治疗恶性肿瘤。
本发明的靶向药物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和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是以下物质:
(1)光辉霉素(mithramycin A,MIT),
(2)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
所述的光辉霉素MIT的剂量为0.03-0.1mg或0.0033-0.011mg;
所述的白桦脂酸BA药物的剂量为9-20mg或0.99-2.2mg。
本发明中,所述的白桦脂酸BA为单克隆抗体药物BA。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的光辉霉素MIT的剂量为:0.03-0.1mg/kg/次或0.0033-0.011mg/kg/次,白桦脂酸BA药物的剂量为:9-20mg/kg/次或0.99-2.2mg/kg/次。
本发明中,优选光辉霉素MIT剂量为0.05mg/kg/次,白桦脂酸BA药物剂量为10mg/kg/次。
本发明中,所述的基质是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或药学上所接受的缓冲液。
本发明的靶向药物组合物采用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本发明中,所述MIT及BA采用常规的制备工艺,制备成不同的药物剂型供使用,如制成口服液、胶囊、粉剂或针剂等。
本发明的靶向药物组合物,联合应用低剂量MIT和BA进行体外(细胞水平)和在体(荷瘤裸鼠模型)水平协同作用SP1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实验研究。并通过对低剂量MIT和BA在细胞水平和荷瘤裸鼠体内协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效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作用和早期安全性的研究,设定本发明的靶向药物组合物中的MIT和BA的合理有效的剂量,制成靶点联合抑制SP1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理伟,未经王理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1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