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2055.5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之;张东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06;C10J3/30;C10J3/22;C10J3/66;C10J3/84;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筒 燃烧 气化 合成气 方法 装置 | ||
1.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煤或生物质半焦等物料经料斗由送料器送入气化炉内转盘上,在一定温度下转盘内的物料热解并释放出挥发气体;
(2)供料系统根据气化炉内气化反应需要和燃烧炉内温度控制需要,控制转盘转速和供料量,由转盘将物料送至气化炉和燃烧炉的物料供料阀口;
(3)在气化炉内物料与气化剂的反应生成可燃合成气,在燃烧炉内物料燃烧放热,热量通过炉壁向气化炉传递,提供气化炉气化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4)物料在热解区释放出的细小焦炭颗粒或焦油,在气化炉上部区高温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为轻质可燃气体;
(5)气化炉和燃烧炉产出的气体经过旋风分离器,将气体中的焦炭和催化剂等颗粒分离出来,由旋风分离器下部的固体回流装置,回流到气化炉内继续反应,提高系统的炭转化率。
2.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一种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装置包括呈双筒结构的燃烧炉(1)和气化炉(2),以及与燃烧炉(1)和气化炉(2)配套的供料系统、气固分离系统和热量回收利用系统等组成。其特征还包括,燃烧炉(1)为内筒,气化炉(2)分布于内筒与外筒间的环形空间,并可分隔为几个气化区;供料系统由料斗(6)、送料器(5)、驱动齿轮(4)、转盘(3)和供气管道及附件等组成,送料器(5)将料斗(6)内的物料,输送到转盘(3)内,转盘(3)为安装于气化炉(2)内并可绕燃烧炉(1)转动的环形物料托盘,转盘(3)与固定于送料器(5)上的驱动齿轮(4)啮合,并由驱动齿轮(4)带动转动,将物料送至燃烧炉(1)和气化炉(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3)内有多个料仓并开有多个出料口,转盘(3)内侧出料口与燃烧炉(1)上供料阀口(7)匹配,当转盘(3)内侧出料口转至供料阀口(7)处时,转盘(3)内的物料便由供料阀口(7)进入燃烧炉(1)内;转盘(3)外侧出料口分别与气化炉(2)内不同区块的供料阀口(8)匹配,当转盘(3)外侧出料口转至其对应供料阀口(8)处时,转盘(3)内的物料便由其供料阀口(8)进入相应区块的气化炉(2)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盘(3)一侧边有与驱动齿轮(4)配对的齿轮副,驱动齿轮(4)由固定于送料器(5)内的驱动轴驱动,并带动转盘(3)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筒燃烧气化制合成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炉供料阀口(7)的开度大小可由调节阀单独控制,或者与燃烧炉(1)可燃气体供应调节阀联动控制;气化炉供料阀口(8)的开度大小可由调节阀单独控制,或者与气化炉(2)气化剂供应调节阀联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0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