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2612.3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方;李苗苗;李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粒子 系统 区域 污染物 浓度 可视化 方法 | ||
1.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获得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
Step2:对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进行分层,获取指定层的污染物浓度值;
Step3:对指定层的污染物浓度值进行渲染,得到粒子的属性值;
Step4:对渲染后的相邻粒子间进行模糊平滑处理;
Step5:根据模糊平滑处理后的粒子的属性值,确定相应的大气散射模型同时得到指定层的粒子图像;
Step6:将粒子图像与卫星影像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包含污染物浓度信息的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tep1或step2中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的浓度预报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污染物浓度预报数据的采集过程如下:
a:首先通过若干环境监测站点的自动检测设备采集空气污染物;
b:数据采集传输仪将自动检测设备采集的空气污染物数据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采用HJ/T212-2005国家环保总局数据传输标准通讯协议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服务端;
c:监控中心服务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后,送入空气质量预报计算模型系统;
d:通过空气质量预报计算模型系统对采集的空气污染物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污染物浓度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子系统的区域污染物浓度可视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step3中从粒子的位置,粒子的大小,粒子的颜色值及不透明度值来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渲染,具体如下:
a.粒子位置:相邻粒子间的间距相等,表示为d;
b.粒子大小
使用两种方法来形成雾的粒子大小:规则方法和随机方法;
(1)规则方法:即将每一浓度都对应一个固定的粒子大小,将粒子大小规定在范围内,根据浓度值的大小进行线性插值;
(2)随机方法:首先,计算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对应的粒子大小为最小值的五倍;其他粒子大小从两者之间的线性插值获得;
c.粒子颜色和不透明度
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值大小,利用映射函数得到每个浓度值对应的颜色值大小,粒子的颜色值和不透明度与浓度值相等;其中,x表示污染物浓度值,f(x)为相应的颜色值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6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