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2816.7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德;杨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恒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H1/06 | 分类号: | G21H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源 纳米 电池 装置 | ||
1.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包括辐射源(1)、镍-铝顶电极(2)、碳纳米管吸收层(5)、钼底电极(6),其特征在于:镍-铝顶电极(2)分别与辐射源(1)、氧化锌窗口层(3)相连,氧化锌窗口层(3)分别与镍-铝顶电极(2)、硫化镉缓冲层(4)相连,硫化镉缓冲层(4)分别与氧化锌窗口层(3)、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相连,碳纳米管吸收层(5)有五个子层,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5B)、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5D)和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5B)分别与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相连,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5D)分别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相连,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紧贴钼金属电极(6);
所述的辐射源(1)封闭在镍-铝顶电极(2)中间,处于电池的负极端;
所述的氧化锌窗口层(3)是处在镍-铝顶电极(2)和硫化镉缓冲层(4)之间的薄膜层,氧化锌窗口层(3)上面连接镍-铝顶电极(2),氧化锌窗口层(3)下面连接硫化镉缓冲层(4);
所述的硫化镉缓冲层(4)下面连接碳纳米管吸收层(5);
所述的钼底电极(6)上面与碳纳米管吸收层(5)连接,钼底电极(6)下面与氧化铝绝缘层(7)连接,氧化铝绝缘层(7)下面连接不锈钢衬底(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碳纳米管吸收层(5)由带隙结构呈梯形分布的五个子层组成,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为n型、第二碳纳米管吸收层(5B)为n-型、第三碳纳米管吸收层(5C)为本征型、第四碳纳米管吸收层(5D)为p型、第五碳纳米管吸收层(5E)为p+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碳纳米管吸收层(5A)紧贴硫化镉缓冲层(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源碳纳米管电池装置是一种并联叠层电池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恒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恒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8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包铝母线在线缩径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的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