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3361.0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7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国泉 |
主分类号: | H01H11/04 | 分类号: | H01H11/04;C22C32/00;C22C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硬质 铜钨铁 复合 电触头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中电气触头材料,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大功率无银电气触头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真空断路器中,对触头材料提出了多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高的电流断路特性(电流分断能力),电流断续特性(截流值)和高载流牲性(导电性)。
目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材料主要银碳化钨材料,铜铋合金,铜钨合金及铜铬合金。几种材料各有优缺点,银碳化钨材料使用贵金属银作导体材料,价格太昂贵;铜铋合金具有优良的,但电流分断能力不理想;铜钨合金虽然具好优良的分断能力及导电力,电流断续特性(截流值)不理想,且由于采取熔渗工艺,容易出现铜聚集;铜铬合金材料潜力大,但现在铬材料中杂质控制较难和触头材料气体含量高,造成材料性能分散性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利用铜优良的导电、导热及化学稳定性,结合碳化钨材料热电子发射能力,并利用钨/碳化钨颗粒和颗粒之间的距离的精心控制,达到提高触头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创新的工艺生产出质量好的触头材料。同时利用热处理工艺,将铁合合金整体烧结在触头产品非工作面,最后制造成具有优良性能的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材料。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加工工艺:
首先选择合适颗粒度的铜粉、碳化钨粉和钨粉按比例进行混合;对混合后的原料粉进行往复多次热处理、压制成型和破碎,再压制成型、并进行预烧处理得到铜钨合金坯料;最后将准备好的纯铜和铁合合金与预烧后的坯料进行一同烧结、熔渗就得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材料。
所述热处理在580--710℃温度下进行2--4小时。
所述压制的压力为4.5--8.5吨/平方厘米。
所述预烧的温度1000-1100℃,预烧时间为1--2小时。
所述铜粉过400目筛,碳化钨和钨的粉末颗粒在3--6μm之间。
所述铜粉重量在所述混合粉中的含量为8--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该电触头材料由于采用铁合合金为基材,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性好的特点。
2.由于材料采用铜材料,使制作的电气触头的电流分断能力、导电能力和电流断续特性等综合性能高得到提高;材料在使用寿命周期内,性能均匀性高。
3.采用该触头材料简化电器开关结构,消除了开关中弹簧的分散性,大幅度提高部件的可靠性。
4.由于采用价格低廉的铜、铁合为原材料,大幅度降低了电气触头材料的成本。
5.通过创新的制粒工艺以及对工艺参数的精心选择控制了材料中钨/碳化钨颗粒之间的距离,解决材料成型困难及熔渗困难的问题,在整个烧结过程中无需加助烧剂。
6.通过创新的工艺确保材料生产时铜完全渗入坯体中,生产出孔隙率小于0.15%的电触头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铜钨合金坯料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1.铜钨合金层 2.铁合合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材料的加工工艺如下:
首先选择铜粉过400目筛、碳化钨和钨的粉末颗粒在3--6μm之间按比例进行混合,铜粉重量在所述混合粉中的含量为8--12%;
对混合后的原料粉在580--62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2--4小时,并在4.5~8.5吨/平方厘米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对第一次压制成型后进行破碎,再次在630--67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5--4小时,并在5.5--6.5吨/平方厘米的压力下第二次进行压制;
对第二次压制成型后进行破碎,再次在670--71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5--4小时,并在5.5--6.5吨/平方厘米的压力下第三次进行压制;
对第三次压制成型后进行破碎,再次在670--71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5--4小时,并在7--8吨/平方厘米的压力下第四次进行压制;再在1000-1100℃的温度进行预烧处理1--2小时得到铜钨合金坯料;确保坯体经预烧后,铜与碳化钨和钨颗粒已经处于良好的浸润状态下,对后续的浸烧起一个极好的诱导作用;
最后将准备好的铁合合金、纯铜与预烧后的坯料进行一同烧结、熔渗就得孔隙率小于0.15%的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材料。
大功率硬质铜钨铁复合电触头材料主要技术及性能指标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国泉,未经蒋国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屋顶安装支架
- 下一篇:光学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