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3854.4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宁;沈思国;范真;程广贵;潘海彬;范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9/04;B81B3/00;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薄膜 传感器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为正方形,采用单晶硅作为芯片材料,纳米硅作为敏薄电阻材料;芯片有效区域为正方形,其背面由4个大岛(2)和4个小岛(3)组成,小岛(3)位于大岛(2)之上;有效芯片区域的正面由1个中央梁(7)、2个边缘梁(4)、2片平膜区域(5)及2片梁膜区域(6)构成,中间梁(7)的中心位置位于芯片正面的中央,梁膜区域(6)中心与芯片中心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并关于芯片中心对称分布;2个边缘梁(4)中心位置与芯片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位于梁膜区域(6)的外端;平膜区域(5)位于梁膜区域(6)、中间梁(7)及边缘梁(4)之外的芯片有效区域内,大岛(4)和小岛(2)对称分布在梁膜区域(6)的背面,中间梁(7)和边缘梁(4)上设有纳米硅材料做成的电阻(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3mm~6mm,纵向尺寸为3~6mm,厚度200~300μm;所述有效芯片区域的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2.5mm~4mm,纵向尺寸为2.5mm~4mm,厚度8~1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背部腐蚀最大深度可在200~3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为长方形,其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150μm~200μm,纵向尺寸100~160μm,厚度10μm~2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梁为长方形,尺寸范围可在:横向尺寸150μm~200μm,纵向尺寸为50~80μm,厚度10μm~20μm。两个边缘梁中心位置距离芯片中心点的距离在1.3mm~1.7mm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岛为正方形,其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200μm~400μm,纵向尺寸为200~400μm,厚度50μm~100μm;小岛为正方形,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150μm~250μm,纵向尺寸为150~250μm,厚度10μm~30μm;取芯片中心为坐标原点,则大岛(小岛)的中心坐标的绝对值范围为:横向尺寸为0.6mm~0.8mm,纵向尺寸可在0.3mm~0.5mm。
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岛(小岛)的中心坐标为(0.75mm,0.47mm)、(-0.75mm,0.47mm)、(-0.75mm,-0.47mm)、(0.75mm,-0.4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膜区域为长方形,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1.5mm~2mm,纵向尺寸为1mm~1.5mm,厚度10μm~20μm;梁膜区域中心距离芯片中心的距离为1.2mm~1.8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电阻弯两折,为U形,端头尺寸尺寸范围为:横向尺寸20μm~30μm,纵向尺寸20μm~30μm;拐角处尺寸范围可在:横向尺寸60μm~80μm,纵向尺寸15μm~25μm;电阻条总长度尺寸范围为100μm~150μ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硅薄膜四岛—梁—膜传感器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双面抛光的n型(100)晶向的单晶硅片;
(2)采用热氧化工艺在单晶硅片双面各生长一层SiO2层,双面光刻,形成双面
对准记号,确保正面力敏电阻能准确布置在应力区域;
(3)背大膜和正面梁区的光刻腐蚀,在岛与键合玻璃之间形成有效限位距离;
(4)去除氧化层,再次热氧化制备SiO2层;
(5)利用PECVD在双面沉积氮化硅薄膜;
(6)利用PECVD技术在芯片正面沉积掺硼纳米硅薄膜;
(7)光刻电阻条,形成力敏电阻条图形;
(8)正面蒸铝,制作铝引线;
(9)利用PECVD在双面沉积氮化硅层;
(10)背岛光刻腐蚀;
(11)正面制作铝引线孔;
(12)静电键合玻璃,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8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