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模塑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4655.5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4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谌可;刘汪洋;邹银超;胡子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风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0 | 分类号: | H02K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23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模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的运行经验和电机定子绕组事故现象表明,电机线圈绝缘失效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电机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为了保证电机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对电机线圈进行可靠的绝缘密封。
目前对线圈的绝缘密封多采用的是手工的方式进行,但是手工包绝缘整体性差、鼻端绝缘填充不满、鼻端绝缘与线棒主绝缘引出管连接处的绝缘处理较困难、绑扎涤玻绳固化和线圈整体固化绝缘不好,且端部接头外定子空心铜线焊接质量不易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机组由于不断受到振动、发热、电晕最终引起线棒位移和绝缘磨损,致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圈模塑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线圈模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支撑座、支撑柱、定模和推力组件,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联接,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两条导轨,定模置于两条导轨之间并与两条导轨形成滑动配合,定模设有定模模腔;所述推力组件安装于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板形成滑动配合,所述推力组件包括动模,所述动模设有与所述定模模腔相匹配的动模模腔,所述动模模腔与所述定模模腔相对。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推力组件包括推板和连杆,所述连杆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动模与连杆的一端固定联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板固定联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推力组件包括导杆,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顶杆,顶杆与动模模腔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所述导杆贯穿所述支撑板、顶杆和动模模腔,所述导杆的连接端与推板固定联接,所述导杆与支撑板和顶杆形成滑动配合。
本发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线圈模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上拉动推板,使动模与定模分开,将线圈和团状模塑料置于定模模腔内,之后向下推动推板,使动模与定模闭合;
2)加热动模和定模直至所述团状模塑料固化;
3)向上拉动推板,使动模上升,直至顶杆将固化后的团状模塑料从动模模腔中顶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取代了人工加工的方式,加工速度得到了提升,减少了加工成本。2.由于采用了机械加工的方式,极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可靠性,绝缘密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线圈的绝缘密封更加可靠,使得采用本发明绝缘密封的线圈能够适用于更加恶劣的环境当中,从而使得采用本发明绝缘密封的线圈能够用于高端的、对可靠性要求高的产品当中,扩大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的45°斜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的-45°斜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的脱模示意图;
图中,1.推板,2.连杆,3.支撑板,4.支撑柱,5.定模,6.导轨,7.支撑座,8.导杆,9.顶杆,10.动模,11.动模模腔,12.定模模腔,13.团状模塑料,14.线圈,15.绝缘密封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线圈模塑装置包括支撑板3、支撑座7、支撑柱4、定模5和推力组件。支撑柱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的下表面、支撑座7的上表面固定联接,从而在支撑板3与支撑座7之间形成一个空间。支撑座7的上表面固定有两条导轨6,定模5置于两条导轨6之间并与两条导轨6形成滑动配合,定模5设有定模模腔12。推力组件包括动模10,动模10设有与定模模腔12相匹配的动模模腔11,推力组件安装于支撑板3上并与支撑板3形成滑动配合并使动模模腔11与定模模腔12相对。
图3如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除了动模10外,推力组件还包括推板1和连杆2,其中,连杆2贯穿支撑板3并与支撑板3形成滑动配合,动模10与连杆2的一端固定联接,连杆2的另一端与推板1固定联接。通过推拉推板1可带动整个推力组件作上下运动,使动模10与定模5分离或闭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3如所示,推力组件还可包括导杆8,并且在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还固定安装有顶杆9,顶杆9可伸入到动模模腔11内,顶杆9与动模模腔11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导杆8贯穿支撑板3、顶杆9和动模模腔11,导杆8的连接端则与推板1固定联接,导杆8与支撑板3和顶杆9形成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风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风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4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兔高效率、全进全出繁育模式
- 下一篇:一种去除水中敌草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