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化生物柴油增塑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5066.9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巨源油业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1/12 | 分类号: | C07D301/12;C07D303/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生物 柴油 增塑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适用于植物油厂下脚料——油脚、皂脚以及餐饮业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深度开发加工,具体涉及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化制备增塑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生物柴油(即环氧脂肪酸甲酯)是—种新型环保增塑剂,与环氧植物油(如环氧大豆油)增塑剂相比,它不仅可以完全代替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制造出无毒环保的聚氯乙烯(PVC)产品,用于食品包装、医疗用品材料、玩具和供水管道等。同时也可作纤维素树脂和合成橡胶的无毒增塑剂与软化剂。在制品的加工中,添加环氧生物柴油能明显提高制品的物理性能和延长老化时间,与镉、钡、锌等金属稳定剂并用时,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此外,因其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相容性和分散性,还可用作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应用在环氧涂料和环氧树脂等生产行业,有独特的耐光、热、老化性能。生产的PVC制品性能(包括机械加工性能、耐候性能和塑化性能)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我国近年来相继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吨位乙烯生产企业,带动了增塑剂生产快速发展,但其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特种新型增塑剂开发力度,将是我国增塑剂工业的发展方向。
采用先水解、再酯化、后蒸馏的工艺,可从各种植物油(棕榈油除外)精炼后的废料——油脚、皂脚及餐饮业废油制得廉价的生物柴油,该法已工业化生产。为延长生物柴油产品链,扩大生物柴油的应用范围,生产新型无毒增塑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当前环氧生物柴油增塑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环氧值偏低(为3-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生物柴油为原料,制取环氧化生物柴油增塑剂的方法,该方法制取的环氧化生物柴油增塑剂的环氧值可提高到4.5%以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生物柴油、乳化剂、质量分数为88%的甲酸按重量比1∶0.005-0.035∶0.05-0.15加至反应罐中,当反应罐内温度控制在55-65℃时,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其重量为生物柴油的0.3-0.7倍,维持反应温度,保温8-10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产物移至精炼罐中,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水相,上层酯层用热水反复洗涤,直至水洗液pH值为7左右,酯层在真空下减压蒸馏,去除反应生成的低沸点物和残留水分,冷却过滤,即得产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为聚乙二醇。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生物柴油、聚乙二醇、88%的甲酸、30%的双氧水按重量比为1∶0.02∶0.09∶0.6。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用植物油厂下脚料——油脚、皂脚以及餐饮业废油生产的生物柴油为原料,制取的环氧化生物柴油增塑剂,无毒、环保,为生物柴油的深度开发利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2.在反应中引入乳化剂有利于反应完全充分,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使产品的环氧值高,产品质量优良。
3.工艺简单、科学合理。甲酸用量少,降低了废水的处理量,因而工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价值更高的生物柴油新用途,有利于保护生物能源的生产和技术储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生物柴油、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为88%的甲酸按重量比1∶0.02∶0.09加入反应罐中,反应罐内部装有换热盘管,外部为夹套,以控制反应温度。当升温至60℃,在搅拌下,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双氧水的滴加量为生物柴油量的0.6倍,滴加过程中维持温度60℃,反应时间约9h。反应完毕后静置分层,放出下层水层,上层酯层用70℃的蒸馏水进行水洗,水洗3-4次,每次用水量为酯层体积的50%左右,直至水洗液pH值为7左右。上层酯层在真空度为0.085Mpa、温度为90℃下减压蒸馏0.5h,将低沸点产物和残留水分蒸发除去,冷却过滤制得产品,水层及水洗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所得产品环氧值为4.65%,碘值为4g/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巨源油业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未经湖北巨源油业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0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酸依替福林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