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加工装置及导光板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5105.5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黄雍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0 | 分类号: | B23K26/00;B23K26/02;B23K26/04;B23K26/06;G02B27/10;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加工 装置 导光板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激光加工装置,其用于在基板的加工面上加工,其特征在于:该激光加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激光光源模块、一个第二激光光源模块以及一个具有两个相背对的反射面的合光组件,该第一激光光源模块用于发出第一激光束并到达该两个反射面中的一个反射面形成第一光路,该第二激光光源模块用于发出第二激光束并到达该两个反射面中的另一个反射面形成第二光路,该第一激光光源模块与该第二激光光源模块位置相对固定,该合光组件相对该第一激光光源与该第二激光光源能够移动,该合光组件移动时该第一光路路程与该第二光路路程的总和保持恒定,该合光组件用于反射并合并该第一激光束及该第二激光束以形成第三激光束并导引该第三激光束聚焦至该基板的加工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反射面相互对称,该第一激光束与该第二激光束分别到达该两个反射面的入射角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激光光源模块包括一个第一激光光源、一个第一聚光元件、一个第一反射元件以及一个第二反射元件,该第一激光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光束穿过该第一聚光元件后依次被该第一反射元件及该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到达该两个反射面中的一个反射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激光光源模块包括一个第二激光光源、一个第二聚光元件、一个第三反射元件以及一个第四反射元件,该第二激光光源发出的第二激光束穿过该第二聚光元件后依次被该第三反射元件及该第四反射元件反射到达该两个反射面中的另一个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激光光源模块还包括一个第一滤光元件,该第二激光光源模块还包括一个第二滤光元件,该第一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一激光光源与该第一聚光元件之间,该第一激光束穿过该第一滤光元件后到达该第一聚光元件,该第二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二激光光源与该第二聚光元件之间,该第二激光束穿过该第二滤光元件后到达该第二聚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激光光源模块还包括一个第三聚光元件,该第二激光光源模块还包括一个第四聚光元件,该第三聚光元件位于该第二反射元件与该合光组件之间,该第一激光束被该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并由该第三聚光元件汇聚后到达该合光组件,该第四聚光元件位于该第四反射元件与该合光组件之间,该第二激光束被该第四反射元件反射并由该第四聚光元件汇聚后到达该合光组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合光组件包括一个反射单元及一个聚光单元,该反射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反射面及一个与该第一反射面倾斜相连的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二反射面为该反射单元相对称的两个反射面,该聚光单元为一个凸透镜,且该凸透镜的焦点位于该基板的加工面上,该第一激光束及该第二激光束分别被该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反射后平行进入该聚光单元形成该第三激光束,且该聚光单元导引该第三激光束聚焦至该基板的加工面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合光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反射单元,一个第二反射单元及一个聚光单元,该第一反射单元包括一个第一反射面,该第二反射单元包括一个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相对该第二反射面倾斜,且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二反射面为该合光组件相对称的两个反射面,该聚光单元为一个凸透镜,且该凸透镜的焦点位于该基板的加工面上,该第一激光束及该第二激光束分别被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反射后平行进入该聚光单元形成该第三激光束,且该聚光单元导引该第三激光束聚焦至该基板的加工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1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壳体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多孔膜的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