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5533.8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侯东升;郭小龙;娄建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24 | 分类号: | H01R9/24;H01R4/3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电源 负载 端接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双电源是一种由微处理器来控制,用于电网系统中电网与电网或电网与发电机电源启动切换的装置,可使电源连续供电。传统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都是直接利用6根(三极负载)或8根(四极负载)导线或铜排连接在双电源的两个开关下口,但是,用户连线时需要自行加工连接导线,而维修时又需要将这些连接导线全部拆除,因此操作起来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和多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其中接线端子包括端子底座、多个螺栓、多根导体、端子上盖及多个螺钉;所述的端子底座的上部并排凹陷形成有多条沟槽;每个螺栓的下部形成有一个开孔,上部呈柱状;每条沟槽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螺栓,而同一沟槽内两个螺栓上的开孔分别插在一根导体的两端外部;端子上盖的两侧形成有两排用于贯穿螺栓上端的圆孔,而中部则贯通形成有多个螺孔;每个螺孔内安装有一个螺钉,用于将端子上盖固定在端子底座的上端;每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的一端同时与双电源的两个开关上的出线端相连,而另一公共端则与一根导体的一端相接。
所述的沟槽的数量与负载极数相等。
所述的端子上盖上圆孔的数量与螺栓的个数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
所述的螺栓的数量为导体数量的两倍。
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是将双电源上的两个开关通过多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连接至接线端子,这样使用时用户只需将多根负载电源线直接连接在接线端子上即可,所以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因此便于接线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上接线端子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与双电源连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1和多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2;其中接线端子1包括端子底座3、多个螺栓4、多根导体5、端子上盖6及多个螺钉7;所述的端子底座3的上部并排凹陷形成有多条沟槽8;每个螺栓4的下部形成有一个开孔9,上部呈柱状;每条沟槽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螺栓4,而同一沟槽8内两个螺栓4上的开孔9分别插在一根导体5的两端外部;端子上盖6的两侧形成有两排用于贯穿螺栓4上端的圆孔10,而中部则贯通形成有多个螺孔11;每个螺孔11内安装有一个螺钉7,用于将端子上盖6固定在端子底座3的上端;每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2的一端同时与双电源12的两个开关上的出线端相连,而另一公共端则与一根导体5的一端相接。
所述的沟槽8的数量与负载极数相等。
所述的端子上盖6上圆孔10的数量与螺栓4的个数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
所述的螺栓4的数量为导体5数量的两倍。
装配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时,首先将1根导体5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螺栓4的两个开孔9中,然后将上述两个螺栓4连同导体5一起放入端子底座3上的一条沟槽8内,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装好所有的沟槽8,之后将端子上盖6放在端子底座3的上端,在此过程中使所有螺栓4的上端分别插入在端子上盖6上的所有圆孔10内,然后在端子上盖6上的每个螺孔11内分别插入一个螺钉7并拧紧,这时就可将端子上盖6和端子底座3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多根双电源负载侧开关连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双电源12上两个开关中一个开关的出线端和一根导体5的一端即可完成整个装置的装配过程。
当用户需要连接负载时,其只需将多根负载电源线分别连接在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源负载端接线装置上多根导体5的另一端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