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攻牙检测装置及漏攻牙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6780.X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威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攻牙 检测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检测有无漏攻牙的装置以及具有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挤压式无屑丝锥攻牙的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冲压行业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单次冲孔或攻牙可加工完成大批量螺纹孔,由于冲孔或攻牙时可能发生冲针或丝锥折断,就会导致漏攻牙、漏冲孔及漏铆钉。对有无漏攻牙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如中国专利《顶针式螺牙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专利号200720133574.1),在使用该检测装置和设备时,顶针若触碰到螺孔的边缘则容易产生误报或漏报,严重地增加了后续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攻牙检测装置及漏攻牙检测设备,该装置及设备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漏攻牙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套筒、探针、探针座、能够为探针提供朝向待检底孔回复力的元件和可输出检测结果的报警单元,固定套筒一端与探针座一端固连相通,探针包括检测部和基部,该基部滑动地插在固定套筒和探针座内并可沿其轴向作往返直线运动,检测部露出固定套筒,该检测部的外径小于待检底孔的孔径且大于待检底孔形成螺纹孔后的最小孔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基部上间隔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外径大于该探针其它部分的外径,固定套筒内设有相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探针座内设有相邻的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探针基部上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恰可分别容置于该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内,第二空腔和第四空腔分别具有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外径大的内径,该第二空腔和第四空腔分别比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更靠近可输出检测结果的报警单元。工作时,接通报警单元的电源,通过拉料装置将工件下拉使探针检测部插向待检底孔,当探针检测部恰好对准待检底孔中心时,若探针检测部顺利穿过底孔,则发出信号给报警单元,报警单元程序判定为异常,发出报警信号,说明该底孔漏攻牙;若探针检测部被阻挡不能穿入底孔(此时探针发生轴向位移),则不会发出信号,报警单元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信号,即判定为正常,不发出报警信号,说明该底孔已攻牙。若探针检测部未对准底孔中心,即探针检测部指向底孔边缘时,推动探针使第一、二凸部分别移动至第二、四空腔内,又由于该第二、四空腔分别具有比第一、二凸部外径大的内径,探针可相对探针座沿探针径向相对移动,即可适当调整探针的位置,从而使探针又自动对准待测底孔了,使报警单元做出正确的判断,以避免产生误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漏攻牙检测设备,它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漏攻牙检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可为探针提供朝向待检底孔回复力的元件为:在所述探针基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弹性抵压第一凸部,另一端弹性低压第二空腔远离探针检测部的一侧壁。
所述探针还具有与检测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的对准部,该对准部的外径小于螺纹孔的最小孔径。
设有后盖帽,该后盖帽与探针座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单元设于该后盖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漏攻牙检测装置和设备在固定套筒和探针座内分别设有第二空腔和第四空腔,使探针在检测时可自动调节位置,更加准确的检测有无漏攻牙;该装置和设备还可用来检测产品上有无冲底孔或是否有铆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固定套筒 2——探针
3——探针座 4——报警单元
21——检测部 22——基部
221——第一凸部 222——第二凸部
11——第一空腔 12——第二空腔
31——第三空腔 32——第四空腔
5——弹性元件 6——后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威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威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6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操作方法、控制器及文件操作系统
- 下一篇:连接状况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