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心叶特异性启动子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7328.5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公告)号: CN102373201A 公开(公告)日: 2012-03-14
发明(设计)人: 洪龙;魏桐;徐唯涛;高远;顾红雅;瞿礼嘉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113 分类号: C12N15/113;C12N15/63;C12N5/10;C12N1/15;C12N1/19;C12N1/21;A01H5/00
代理公司: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代理人: 李稚婷
地址: 10087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特异性 启动子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植物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心叶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背景技术

玉米不仅是粮、饲兼用的主要作物,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工业化的普及和加快,耕地面积的减少、环境的恶化和食物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而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满足人类对玉米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需求。十多年来,已经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批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盐、抗旱、优质的玉米新品种。

玉米螟(即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危害极大,可导致玉米减产10%以上。而由于玉米对玉米螟的内源抗性受多基因控制,常规育种方法不仅周期长,且抗性与高产负相关,抗瞑育种难度较大,20年间各国均未取得明显进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通过转基因方法将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导入玉米以获得抗虫品种取得突破性进展,转Bt基因玉米抗虫效果明显,平均增产5-10%。然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改变植物自身的代谢,从而带来目前不为人所知的潜在风险。

为了更安全、高效防治玉米螟,将外源基因表达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更低,在转基因载体中使用心叶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代替组成型CaMV35S启动子驱动Bt毒蛋白的表达,不仅可以控制在幼嫩心叶中为害的第一代玉米螟初孵幼虫,而且可以将外源基因表达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心叶特异性启动子,该启动子可驱动基因在玉米心叶中特异高表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心叶特异性启动子,来源于玉米(Zea mays ssp.Mays L.),具有如下a)或b)的核苷酸序列:

a)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b)在严格条件下与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严格条件为在0.1×SSPE(或0.1×SSC)、0.1%SDS的溶液中,65℃条件下杂交并洗膜。

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长1976bp。

含有本发明启动子的表达载体、转基因细胞系和宿主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进行分析,发现ZmPEP1基因在玉米幼嫩的心叶中特异性高表达,克隆该基因的启动子,命名为WS1-ZmPro,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启动子具有心叶组织特异性,可应用于转基因植物育种领域,通过构建含有该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植物(例如玉米)中,驱动下游基因在植物心叶中特异性高表达,达到育种目的,例如驱动Bt毒蛋白的基因在玉米心叶中特异性高表达,从而获得安全、高效抗玉米螟的转基因玉米。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ZmPEP1基因在玉米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验证了ZmPEP1基因在玉米幼嫩心叶中的特异高表达,从而克隆出其启动子,该启动子长1976bp,序列见序列表中SEQ ID No:1。

一、材料

玉米(Zea mays ssp.Mays L.),在26℃温室中生长4周,每天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

二、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1、玉米各组织总RNA的提取

取4周龄玉米的根、茎以及心叶,分别在液氮中将2g新鲜洁净的玉米组织研磨为粉末,转移到1ml Trizol溶液(invitrogen公司)中,混匀,加入200μl氯仿,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2分钟,4℃、12000g离心15分钟,吸出上清,转移到新的eppendorf管中,加入500μl异丙醇,混匀,4℃、12000g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入1000μl 75%乙醇洗涤一次,弃上清,所得RNA沉淀溶于50μl DEPC-ddH2O中。

2、cDNA合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