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导流孔的原地浸取引流收液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7785.4 申请日: 2010-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1936166A 公开(公告)日: 2011-01-05
发明(设计)人: 谭尧峰;刘彦;邓国庆;何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C41/26 分类号: E21C41/26
代理公司: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0 代理人: 王景林;梁洁
地址: 330046 ***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导流 原地 引流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矿藏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原地浸取引流收液工艺,特别是全复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矿床原地浸取引流收液工艺。

本说明书中的术语“导流孔”是本领域的习惯用语,其含义是指具有各种适当长度的导流孔道,或称导流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复式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取收液技术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收液技术为人工假底截流收液,该技术采用集液巷道、截流孔、水泥浆对集液工程进行防渗处理等工程技术措施,设置人为的母液收集系统,但该母液收液系统存在某些明显的不足,首先,截流孔的防渗技术不够成熟,常导致截流孔封堵以及防渗材料对截流孔的上半壁侧壁进行防渗,阻碍了母液正常收集,加大了母液损失率;其次,由于工程本身控制程度的局限性,截流孔并不能很好地对母液下渗做出控制;最后,该母液收集系统存在矿前液与稀土母液在损失率上的均衡性,不利于稀土母液的回收,从而降低了稀土回收率,形成了稀土回收率难以提高的瓶颈,也必将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二种收液技术为采用人为地往贫矿层及无矿层带注水以达饱和,使之形成人工水封底板的技术。人工水封底板的最大缺点是工艺周期过长、尾液收集时间长、母液浓度低、实施条件苛刻、实施难度大、且难以对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很好的控制,所以,在实际的采矿活动中,人工水封底板很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原地浸取引流收液工艺,本工艺降低了母液的损失率,有利于稀土母液的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稀土回收率。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导流孔的原地浸取引流收液工艺,其特征在于:

1)在矿体中设置多条集液巷道;

2)在集液巷道两侧贴近巷道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集液巷道与导流孔形成多通道的母液引流收液控制面;

3)在集液巷道中设置封堵墙,封堵墙前下部用导管连接至巷道口,导管在出口处用球阀开关控制;

4)在检测操作过程中或在生产中,通过释放压力在矿体与工程控制面之间形成高压力梯度,形成多通路的母液收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根据矿体单探井品位情况及品位平面分布情况,结合水力学原理,设置集液巷道。所述集液巷道的位置依以下原则确定:

1)集液巷道在矿体中的高度为矿体底部0.015%~0.02%之间;

2)集液巷道沿山体走向布置;

3)集液巷道的位置优选通过矿体品位好的部位。

然后,在集液巷道两侧贴近巷道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集液巷道与导流孔形成多通道的母液引流收液控制面。

在集液巷道中设置多个封堵墙,封堵墙为嵌入巷道四周的不透水墙,防止矿前液流出,使矿前液沿工程控制面下渗,封堵墙前后进行了预防巷道坍塌的施工(支护柱)。在工作面往集液巷道口的方向,每隔20米处设置一个封堵墙,直至距巷道口10米的距离为止,可设置多个封堵墙。封堵墙的位置可以在巷道支护柱前并与之相邻,这样可预防封堵墙坍塌。封堵墙可采用红砖砌嵌入巷道四周的方式设置。

封堵墙前部用防堵物料充填,下部用导管连接至集液巷道口,同时,还应注意做好巷道与导管的防堵措施。导管在出口处用球阀开关控制,球阀开关用于检测是否有母液,在检测操作过程中,通过释放压力在矿体与工程控制面之间形成高压力梯度。所述封堵墙前下部导管在出口处用球阀开关,主要用途是控制矿前液下渗和母液的收集。所述防堵物料可以是柴草。所述导管可以是塑料盘管或PVC管。

在生产过程中,每天对导管是否有母液进行检查,即释放矿前液,目的是把矿前液尽可能地往工程控制面以下赶,降低在工程控制面处母液下渗能力及降低压力梯度。当出现母液时放开球阀开关,释放压力,形成矿土与工程控制面之间的高压力梯度,促成母液多通路形成,进一步降低母液下渗的可能;如没有母液则关闭球阀,需根据矿前液的特点灵活掌握每天检查次数,每天最多一次。通过多次检查,最终形成多通路母液回收控制面,该控制面与其下饱和或将近饱和的水封面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水封、高压力梯度的多母液引流通路的母液收集系统。

优选地,设置2~3条以沿山体走向或倾向为主,尽可能多地通过品位在平面上分布高的位置为辅的集液巷道很平缓,其坡度为1~2°,以有利于矿前液的下渗。

优选地,多个集液巷道为间距20米的平行集液巷道。更优选地,集液巷道截面为下底宽1.2米,上底宽0.7米,高1.7米的梯形的集液巷道。

更优选地,集液巷道底部下半壁采用稀释水泥浆对进行防渗处理。

优选地,导流孔贴近巷道底部,长为12米,分布在坡度1~2°的集液巷道两侧,每米设置1~6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