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梯度熔炼提纯多晶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7815.1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谭毅;邹瑞洵;顾正;董伟;姜大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037 | 分类号: | C01B33/037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梯度 熔炼 提纯 多晶 方法 | ||
1.一种电子束梯度熔炼提纯多晶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改变电子束束流大小,产生能量大小的不同分布,在去除挥发性杂质磷的同时实现定向凝固的效果,即梯度熔炼法,首先取磷和金属杂质含量高的硅料洗净、烘干后置于电子束熔炼炉中,然后以高束流电子束完全熔化硅料,此后逐渐降低电子束的束流,最后在小束流下保温,关闭束流后冷却,最后取出硅锭,切去硅锭的顶部,即可得到磷和金属杂质含量较低的硅锭,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取一定量磷和金属杂质含量高的硅料用去离子水清洗3-4次,放入烘干箱中在50℃温度下烘干;将烘干后的硅料放入电子束熔炼炉中,此后将电子束熔炼炉真空抽到1.0×10-2Pa~1.5×10-2Pa;
然后调节电子束束流为600-800mA,使硅料完全熔化,此后根据硅中磷的含量,以5-10mA/min的速度降低束流,随着束流的不断降低,底部先凝固,后逐渐向上凝固,产生分凝效应,达到定向凝固的效果,直到降到50-100mA后,保温20-40分钟,此过程中,挥发性杂质元素磷得到去除,关闭束流,冷却20-40分钟后即可取出;
最后切去硅锭顶部含杂质较多的部分,得到磷的含量低于0.00005%,金属杂质总含量低于0.0002%的硅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78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