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9380.4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浩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浩权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能源 自动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利用重力能源的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动力主要由三种能源提供:一是煤、石油、天然气能源,二是风能源、太阳能源,三是核能源。而这三种能源都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烧一吨就少一吨,总有烧完的时候,且燃烧产生污染物,对人的生存环境有污染;水电站的建设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必须依江河而建,不仅建设电站的工程浩大,输变电的工程同样不小,还要受到枯水季节水少的制约,风力发电同样受到地域的限制,必须是有风能资源的地方,太阳能发电受到地域、季节、时间、天气的限制,必须是有太阳能的时候;核电站的建设除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投资大外,还存在安全隐患,万一发生泄漏,将危及周边地区人们生命的安全。因此,一种不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用之不尽的新能源作来提供动力是人们迫切渴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不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动力输出稳定的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可转动盘和支承可转动盘的可转动轴,在可转动盘外圈上均匀铰接有多根摆杆,在摆杆的外端设有重物,在可转动盘外圈上固定有可托住重物的支承架,在可转动盘的一侧设有可支承重物滑动的支承滑动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为,支承滑动板由上支承滑动板和下支承滑动板组成,下支承滑动板通过支柱支撑固定在可转动盘一侧下部位置,上支承滑动板通过拉杆拉起固定在安装下支承滑动板同一侧可转动盘的上部位置。
本发明另一改进为,所述的支承架由固定在可转动盘外圈上的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承杆外端的托架组成,该支承杆的长度与摆杆长度一致,托架的形状为与重物相适应的半圆形。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摆杆有十二根,它们均匀分布在可转动盘的外圈上。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重物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摆杆外端上,可自动调节重物的重心。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通过设置可转动盘,在可转动盘外圈上铰接有多根摆杆,在摆杆的外端设有重物,在可转动盘外圈上固定有可托住重物的支承架,在可转动盘的一侧设有可支承重物滑动的支承滑动板,利用在支承滑动板一侧的可转动盘上,重物在自重作用下由支承滑动板支承住并靠近可转动盘外圈,而在可转动盘另一侧的重物由支承架托住,始终延伸在可转动盘外圈的最远位置,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由于两侧的重物重量一样,相对于转盘总力矩不平衡,故可转动盘两侧向下的牵引力不相等而转动起来,这种利用重力能源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是环保的,也不受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且动力稳定,结构简单。
其次,通过设置上、下支承滑动板,下支承滑动板通过支柱支撑固定在可转动盘一侧下部位置,上支承滑动板通过拉杆拉起固定在安装下支承滑动板同一侧可转动盘的上部位置,采用上下分开结构的上、下支承滑动板可保持可转动盘一侧的重物始终支承在支承滑动板上。
再次,设置由固定在可转动盘外圈上的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承杆外端的托架组成的支承架,并支承杆的长度与摆杆长度一致,托架为与重物相适应的半圆形,因此托架可稳固地将重物承托在其上,保证重物始终在可转动盘的最远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摆杆与重物连接的部分剖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支承滑动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发电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个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组结合发电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转动盘,2可转动轴,3摆杆,4重物,5支承架,51支撑杆,52托架,6支承滑动板,61上支承滑动板,62下支承滑动板,7支柱,8拉杆,9轴承,10传动装置,11发电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3和4所示,本发明的重力能源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可转动盘1和支承可转动盘1的可转动轴2,在本实施例中,在可转动盘1外圈上铰接有十二根摆杆3,在摆杆3的外端设有重物4,重物4通过轴承9活动安装在摆杆3上,在可转动盘1外圈上固定有可托住重物4的支承架5,在可转动盘1的一侧设有可支承重物4滑动的支承滑动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浩权,未经何浩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9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闭型压缩机的共鸣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发动机用消音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