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感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9431.3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屈鹏;蔡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联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0 | 分类号: | H04W16/20;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感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监测系统的配套设备,具体涉及用于采集无线网络数据的无线感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质量是运营商的生命线。
此外,现有的室内覆盖监控设备都存在价格高,无法大量布点,需要外部电源、布线,体积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无线感知器,实现了对室分天线覆盖的无线环境作全方位的信号检测,从而对室内覆盖的故障点进行诊断和定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无线感知器,与无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终端连接;无线感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信号采集单元把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采集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滤波、解调和解码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信号发射单元。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连接在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发射单元之间的滤波解码芯片。
在上述无线感知器中,还包括与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连接的电池供电单元。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采集室内无线网络数据,实现对室分天线覆盖的无线环境信号的检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检测结果发给监测终端,监测终端再将结果发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室内天线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室内覆盖的故障点进行诊断和定位。
2、无线感知器通过对无线功能的优化,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和成本;采用电池供电,无需外部电源,免去取电、布线等问题;体积小,易于维护,便于大规模布设,可监测到室内覆盖的每一个分布式天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无线感知器与无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终端连接。本发明无线感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与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信号发射单元连接的电池供电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为接收天线,把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采集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滤波、解调和解码处理,然后将滤波解码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信号发射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将信号处理结果以433MHz的无线方式将信号发射出去;电池供电单元为无线感知器内部各模块提供电源。
信号处理单元的主要器件为滤波解码芯片,该单元属于单芯片模块,连接在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发射单元之间。滤波解码芯片对信号采集单元检测到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解调和解码处理,从而得到当前信号的属性,以便确认当前信号是否为需要监测的无线覆盖信号;若是,则将当前信号输出给信号发射单元。
无线感知器的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流程:
1、注册:无线感知器开启后,发射单元将把自身的ID信息以433MHz射频发射出去。
2、定时上报:无线感知器完成注册后,将定时扫描无线环境的信号覆盖情况;当信号为GSM或TD-SCDMA射频信号时,将射频信号的数据以433MHz射频形式上报。其中,扫描周期可根据需要设置。
3、告警:无线感知器本身可以设定告警门限,根据当前信号的强度和预设的门限作对比,一旦发现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即产生告警信息。
4、告警恢复:当产生告警的条件消失后,无线感知器将产生告警恢复信息。
无线感知器本身不发射任何消息到无线网络(GSM或TD-SCDMA),不会对网络用户造成影响,同时,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在信息发送方面,采用超低功耗的433MHz发射模块,传送消息。
无线感知器定时监测无线环境,当发现无线信号没有覆盖到当前无线感知器所在位置,即以433MHz无线方式发出告警信号,监测终端采集到告警信号以后,便将告警信息上报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根据当前无线感知器布点的实际情况,综合室内覆盖设备的安装位置,就可以大致分析出可能的室内覆盖的故障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联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联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9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