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0856.6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蓉;苏洪全;陶育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苏洪全;陶育照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麻 林下 一次 栽培技术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栽培技术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的人工常规栽培方法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培育箭麻抽苔开花,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获得蒴果(一般4~6月进行),用成熟的种子拌入萌发菌与蜜环菌材伴栽(下种时间一般为6月),萌发并形成米麻(一级种,当年11月);第二步是用米麻作种,用蜜环菌材伴栽(一般为当年11月扩繁),第二年10月可形成白麻(二级种麻,也叫栽培种),第三步是第二年10~11月用白麻作种,用蜜环菌棒加新棒伴栽,第三年10月后获得商品麻(箭麻),并可获得大量白麻、米麻。由于用米麻和白麻连续进行无性繁殖,品种退化明显(麻体变长、变细),而且因多两次翻栽造成二次接菌,不仅每次需20天左右种麻无营养停止生长,而且在翻栽过程中有一部分种麻不能正常接菌造成死亡,降低了种麻的利用率。一个生长周期播种一次、扩繁一次、栽种一次,耗时三年才能收获箭麻,增加用工,耗费菌材。
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在林下起垄箱,用种子播种,一次成麻,收获期缩短了一年,不与农作物争地,减少了地表植被及土层的破坏,减少了积水烂麻的现象,减少了翻栽次数,减少了人工和菌材的用量,还能有效防止品种退化,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包括(1)天麻种子生产技术;(2)选地整地技术;(3)种子处理技术;(4)播种技术;(5)养分调控管理技术和(6)天麻的采收方法。
本发明天麻林下一次成麻栽培技术方法为:
(1)天麻种子生产技术:选取当年单个体在130~180g以上、顶芽饱满发育健全、体形长宽比为2-4∶1-3的箭麻,提前于3月上旬在室内通过人工增加地温,地温控制在10℃~20℃,空气湿度控制在70~90%;培育箭麻抽苔开花,15~30天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不同亲本的花期调节一致,进行杂交授粉,授粉时去掉花序的两端,下部去掉1~3朵,上部去掉2~5朵;授粉后15~25天,结出的蒴果开始变软,种子于4月上中旬成熟,粉末状种子成肉红色时采摘;
(2)选地整地技术:选择海拔800~2000m,坡度在5~20度,土壤微酸性、底层为黄壤土、表层有2-8cm以上腐殖土的非芳香类木本植物阔叶疏林地,选择林间空隙起垄箱,宽不超过1-2m,沿等高线在四周打若干根40-60cm高的木桩,垄面铺3-8cm厚的枯枝落叶垫层,在垫层上放一层菌棒,用量为5-8Kg/m2,菌棒由于当年2月初用三级蜜环菌种作种源、壳斗科椴木作菌材培养而成,每0.2-0.8重量份三级蜜环菌种能培养菌棒20-30重量份,菌棒之间空隙为10-20cm,空隙取腐殖土填平至棒,棒上撤一层阔叶树叶;
其中所述的三级蜜环菌种由如下方法培养: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别装在培养瓶中,放于灭菌锅内在1-3kg/cm2压力下,灭菌1-3小时,在密闭的容器内用100℃的蒸气对培养基维持8-12小时,冷却后在每瓶培养基料面上接种母种,每一支试管斜面母种可转接到2-3重量份的培养基,再将培养基在22-25℃、湿度60-70%的环境中控制培养20-30天,即可获得二级蜜环菌种,再将每0.3-0.8重量份二级蜜环菌种转接到30-50重量份的培养基按同样的方法培养即得三级蜜环菌种;
其中所述的母种为由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购得的试管斜面菌种;其中所述的培养基由非芳香类阔叶杂木屑70-80重量份、米糠或麦麸皮18-20重量份、蔗糖0.5-1.5重量份、石膏0.5-1.5重量份、过磷酸钙或骨粉0.5-1.5重量份、水120-150体积份组成,优选培养基由非芳香类阔叶杂木屑78重量份、米糠或麦麸皮20重量份、蔗糖1重量份、石膏1重量份、过磷酸钙或骨粉1重量份、水135体积份组成;
(3)种子处理技术:剥开成熟蒴果的果皮,将粉末状的种子均匀撒在拌有三级萌发菌的树叶上,每公斤菌种拌蒴果8-12个,将拌好的种子用保湿材料覆盖,种子在室内萌发的时间为3-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苏洪全;陶育照,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苏洪全;陶育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0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瓣绿扦插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