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喹诺酮衍生物作为OLED发射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0902.2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宏;黄达;郑才俊;叶俊;欧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H01L51/54;C07D215/227;C07D401/10;C07D401/14;C07D21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喹诺酮 衍生物 作为 oled 发射 材料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中的 应用 | ||
1.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发射材料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式I
其中,
R1,R2,R3相同或不同,独立的代表:氢,氟,烷基,环烷基,取代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O-烷基,O-取代烷基,O-芳基,O-杂芳基,N-烷基,N-取代芳基,N-芳基,N-杂芳基,芳基烯基或芳基炔基;
A为有机基团;
m=0或1,当m=0时,n=1或者2,当m=1时,n取大于等于2的整数;
P为0或小于等于2的正整数,k取0或小于等于4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有机薄膜层,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中至少包含一层含式I所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下至上依次由: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组成;所述有机发光层依次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发光层1、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形成的发光层2、以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形成的发光层3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为4,4’-二(N-咔唑基)-1,1’-联苯,所述掺杂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
所述阳极层由无机材料或有机导电聚合物构成,所述无机材料优选氧化铟锡,所述有机导电聚合物优选聚唾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或聚苯胺;所述阴极层由Mg:Ag合金层构成;所述空穴传输层由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4,4’,4”-三(N-咔唑)三苯胺构成;所述电子传输层由三(8-羟基喹啉)铝、三(8-羟基喹啉)镓、(水杨醛缩邻胺苯酚)-(8-羟基喹啉)合镓(III)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构成;所述空穴注入层由酞菁铜或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构成,优选酞菁铜;所述电子注入层由无机氟化物构成,优选氟化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式I中所述R1、R2、R3中的烷基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
所述R1、R2、R3中的环烷基为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
所述R1、R2、R3中的取代烷基为卤素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羟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氰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硝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氨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R1、R2、R3中的芳烷基为芳基取代的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R1、R2、R3中的芳基为6至6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
所述R1、R2、R3中的杂芳基为5至50个环原子的芳族杂环基团;
所述R1、R2、R3中的芳基烯基为芳基取代的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杂芳基取代的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
所述的R1、R2、R3中的芳基炔基为芳基取代的2至20个碳原子的炔基、杂芳基取代的2至20个碳原子的炔基;
式I中所述A为芳香有机基团,优选为苯环基团,咔唑基团,蒽基团或芴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09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烷基-咪唑-二膦酸化合物
- 下一篇:直链的胺官能化聚三亚甲基醚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