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组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2333.5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7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谢沧海;曹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2 | 分类号: | H04J3/02;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行组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E1上行电路的数据组包装置。
背景技术
在TDM(时分复用)语音信号中,成帧的E1(欧洲的30路脉码调制)数据由每32个字节组成,一个数据帧分成32个时隙,除第一个时隙为同步信号外,其余31个时隙可以分为31路独立的信号流,不同路的信号流需要从中抽取出来,组成不同的报文分别发送到指定的对端。
现有技术中,组包电路需要从外部存储器3顺序读出一定数量(设为N)的数据帧,每读出一个数据帧,组包电路就会从中抽取这几个时隙的字节,然后再读出下一个数据帧进行相同的操作,直到N个数据帧全都操作完成以组成新的报文,如图1所示,其中当需要某一个时隙或某几个时隙组成一路信号流时,111、112、113三路信号流,分别读取占用了外部存储器3中FrameN+2的全部时隙2中的时隙1、5、6、15、29和时隙2、3、11、13、28和时隙10、20、31。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如果数据帧中同时存在多路有效信号流,那么此数据帧就需要被重复从外部存储器读取多次,并分别抽取相应的字节,组成各路信号流的报文。
这种情况会导致电路重复从外部存储器读取相同的数据帧,从而导致一部分数据帧长时间占据外部存储器的容量,又因为外部存储器为系统共享,多次重复读取相同的数据将导致系统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带宽无谓地浪费,使得系统中其他模块有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外部存储器进行读写,从而降低了读写外部存储器的效率,因而导致了读写外部存储器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数据帧被多次重复读取,从而降低了读写外部存储器的效率,因而导致了读写外部存储器的瓶颈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读写外部存储器的效率上行组包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上行组包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一帧同步接收模块,一帧解析及存储模块,一外部存储器和一以太网组包模块,其特点在于,该上行组包装置的外部存储器与以太网组包模块之间还包括:
一缓存,用于存储该外部存储器的网络数据的数据帧;以及,
一缓存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该网络数据的数据帧写入该缓存,以及发送该数据帧到该以太网组包电路,其中该数据帧是由该帧同步接收模块、帧解析及存储模块处理并存储到该外部存储器。
较佳地,该缓存控制模块与该帧解析及存储模块电连接,该缓存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该帧解析及存储模块是否对该外部存储器中写出数据帧。
较佳地,该外部存储器与该缓存电连接,该外部存储器用于将该网络数据的数据帧发送至该缓存中。
较佳地,该以太网组包模块与该缓存电连接,该以太网组包模块用于从该缓存中读出数据帧。
较佳地,该缓存控制模块还与该以太网组包模块连接,该缓存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该以太网组包模块从该缓存中读出数据帧。
较佳地,该缓存为FIFO。
较佳地,该上行组包装置还包括一E1接口,其中该帧同步接收模块与该E1接口连接。
较佳地,该外部存储器为RAM。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可以有效地减少从外部存储器中对相同的数据帧的重复读取次数,使得系统中其他模块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外部存储器进行读写,从而提高了系统中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数据组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读取相同长度数据帧的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组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读取不同长度数据帧的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组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读取不同起始帧的数据帧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组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新峤网络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2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影像量测机台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