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及消除其上雾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3622.7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芳;邱成飞;袁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通洋高科太阳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51;F24J2/5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28518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光能 装置 消除 雾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太阳能加热冷水的热水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改进涉及的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及消除其上雾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既节能又环保的产品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其中之一;在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中,其光能集热装置包括有多个太阳能集热管及多个对应在其外侧同轴设置的真空管,用于防止产生雾气,也就是说,为防止在所述真空管内表面产生雾气而降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的功效,在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的外壁与所述真空管内壁之间的空间,采用了将其抽成真空的技术手段,籍此来防止在所述真空管的内表面出现雾气,以免雾气影响到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吸收太阳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真空管用透明的玻璃管制成,由于其内部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之间的空间被抽成真空,迫使玻璃管的管壁始终必须承受非常大的大气压,不仅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零部件的制作复杂度,增加了制作成本,也不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长期使用,同时还加大了维修的难度。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及消除其上雾气的方法,可防止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产生雾气,也可消除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上已有的雾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太阳能集热管外侧的玻璃本体,在所述玻璃本体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其中:所述隔热层设置为气态保温层;在所述光能集热装置中设置有太阳能光致热层;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位于所述玻璃本体上。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气态保温层设置为空气层。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光能集热装置上设置连通所述空气层与外界空气的气孔。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位于所述玻璃本体表面上。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一第一玻璃本体和一第二玻璃本体;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本体上;在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表面设置一热熔玻璃胶膜,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本体与所述第二玻璃本体相互粘连。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玻璃本体包括一第一玻璃本体和一第二玻璃本体;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本体上;在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表面设置一热熔玻璃胶膜,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本体与所述第二玻璃本体相互粘连。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所述玻璃本体设置为与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相适配的玻璃板或玻璃管。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光能集热装置侧面及底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光层。
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光层的背面设置有保温层。
一种消除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上雾气的方法,用于消除所述光能集热装置的玻璃内表面上的雾气,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位于所述光能集热装置中的太阳能光致热层吸收太阳能,产生热量;
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将热量传导到内表面具有雾气的玻璃本体上,加热所述玻璃本体;
所述玻璃本体吸收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产生的热量,蒸发所述玻璃本体内表面上的雾气。
所述的消除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上雾气的方法,其中,蒸发所述玻璃本体内表面雾气的过程包括:将所述雾气从所述光能集热装置的内部引导出去的步骤。
所述的消除太阳能热水器的光能集热装置上雾气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太阳能光致热层吸收太阳能并产生热量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位于所述光能集热装置中的太阳能集热管吸收太阳能,产生热量;
所述太阳能集热管在与其管内冷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加热所述光能集热装置内部的气态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通洋高科太阳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区通洋高科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3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