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剥离标签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115.5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皇志;牛清宝;王权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1/00 | 分类号: | B65H41/00;B65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剥离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治具,尤其涉一种辅助剥离标签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电子产品用采用最多的无疑是各种电路板。在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电路板的设计越发复杂,其上的电路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为了便于识别,通常在电路板上的各元件旁会贴上标签,其上标识有元器件的生产日期、型号等关键数据。一块复杂的电路板上往往会需要贴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大小不一的标签。
目前所使用的标签都是将其具有粘性的一面附着在一基材层上,需要取用时由操作员手工将其揭下再贴于所需位置。由于每贴一张标签就需要剥离一张标签,不仅加重了操作员的负担,效率还极其低下。
有鉴于此,如何简化剥离标签的操作,是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贴标签作业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剥离标签治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辅助剥离标签治具,适用于带式标签,该带式标签包含一基材层以及附着于基材层上的标签层,辅助剥离标签治具至少包含:
一底板;
一承载结构,设置于底板上,承载结构包括:
一固定块,固定于底板的左端,具有相对的第一及第二
端,固定块第一端的外侧面具有一内收面;
一活动块,活动设置于底板的右端;以及
一调整定位装置,连接于活动块,可移动活动块以调节活动块与固定块的间距;
一导入块,设置于固定块第二端且与固定块的外侧面间有一第一空隙;
一剥离块,与导入块设置于固定块的同侧,与固定块的第一端外侧面的内收面间具有一第二空隙,第二空隙朝向第一端自外向内内收;以及
一顶板,覆盖剥离块与固定块,且与固定块间有一第三空隙,
其中,将带式标签自固定块第二端导入第三空隙,且带式标签一侧的基材层与标签层分离,基材层导入第一空隙,将带式标签朝固定块第一端抽动,并将基材层导入第二空隙,藉由第二空隙增加基材层与标签层的剥离程度。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底板的底部具有用以调节所板高度的多个支柱。
其中,调整定位装置包括:二连导杆,分别设置于顶板与活动块间的导槽内;以及一调整件,位于活动块的外侧的底板上,调整件具有一螺杆,螺杆一端固设于活动块的外侧,藉由转动螺杆调节活动块。
其中,治具更包含一横杆,设置于导入块一端的底板的侧边,带式标签可卷设于横杆上,以及一承载板,设置于剥离块一端的底板的侧边。
优选的,顶板所用材料具有可透视性。
优选的,第三空隙的空隙宽度约为带式标签的厚度。
优选的,基材层与所述标签层的剥离程度的最大值约为3毫米。
优选的,固定块第二端的底板上具有一刻度。
采用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可以方便地将标签与基材层剥离一定宽度,使操作人员在取用标签时更为方便,提高产线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的一实施例;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的固定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且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治具包含一底板100。设置于底板100上的承载结构102包含三个部分:固定块102a、活动块102b、调整定位装置102c,固定块102a固定于底板100的左端。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辅助剥离标签治具的固定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固定块102a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0及第二端206,其第一端200的外侧面202具有一内收面204。请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02a与底板100的侧边约成平行设置,内收面204为固定块102a的外侧面202的一部分,在固定块102a的外侧202面的中后段起朝向固定块102a的第一端200内收,而形成一个斜面,也就是内收面2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摩托车方向器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