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单元的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619.7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庆;杨长暻;陈照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2F1/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单元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显示单元的驱动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能保护该显示单元并增加对比度的带电粒子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本领域技术是基于具有两电极及隔间所组成的封闭空间之内,至少有一电极是透明的,且这空间之内会具有至少一种颜色的带电粒子,经由调整施加于两电极上面的不同电压大小与极性,产生电场来移动粒子,兹举例如下:
请参考图1,其是已知技术一种显示单元及该显示单元的驱动方法示意图。已知技术可能有两种略有差异的驱动方法,分别如图1上、下半部所示,为描述便利本说明书先以上半部为例提出说明。如图式,显示单元1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11、一第二电极13、一第一粒子15及一第二粒子17,其中该第一电极11及该第二电极13相互保持该一适当闲距使该第一粒子15及该第二粒子17充塞于该第一电极11及该第二电极13与装置本体(未绘示)所定义的一容置空间内。通过同时或分别施加电压于该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3,使该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3间产生一电压差(或电场)V2,因而驱动该第一粒子15及该第二粒子17运动,在此例,该第一粒子15是朝该第二电极13移动,以及该第二粒子17是朝该第一电极11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已知技术的驱动方法为求更佳对比结果,会以PWM的方式来做驱动,并且调整ON/OFF的时间、比例与Pulse数目来达到所需的对比度。希望在ON的时间之内,所施加的电场能让粒子移动,并且在OFF的时间之内,关闭两端电压,让粒子不再受外部电场影响,能够以在ON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能量来继续前进,直到能量消失为止。同理,对于图1下半部所述驱动方法,则是先在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3间产生一与前述V2反向的一电压差-V1,驱动该第一粒子15从该第一电极11处往该第二电极13处移动,以及该第二粒子17从该第二电极13处往该第一电极11处移动。当然,图1下半部所述驱动方法仍以PWM的方式来做驱动,并且调整ON/OFF的时间、比例与Pulse数目来达到所需的对比度,其余作动方式则不再赘述。
承上所述,要让能量消失的方式至少有三种:(1)粒子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而停止;(2)撞击其它粒子或是电极隔间墙而停止;以及(3)与两电极与隔间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的介质相互作用力而停止而因为粒子本身特性、起始位置、分布均匀度、吸引力与互斥力的关系,通常会施加单次且较长驱动时间的Pulse是改采多次驱动Pulses的方式,来克服这些变量,使得驱动结束之后,粒子能在另外一端电极上停止,且均匀分布。因此ON的时间越长,粒子所获得的能量也越大,这种能量作用在粒子上,产生三种现象:(1)粒子还在移动,在下一次ON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能量会让粒子继续加速前进;(2)粒子呈现静止状态,并且与电极接触,在下一次ON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能量会让粒子继续向电极方向挤压;以及(3)如果有不同极性的粒子在同一空间之内,此时有可能不同极性的粒子在上一次的驱动结束之后就相互吸引,而在下一次ON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能量会抵消掉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让粒子分开,到相对应的电极去。而在OFF的时间之内,电场会停止对粒子的作用力,让粒子继续以从ON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继续前进或是与其它粒子及电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来移动达到稳定的状态。
然而,上述三种现象均会有以下几种缺失:(1)在ON的时间之内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与让粒子克服粒子间或是电极的相互作用力;(2)粒子高速撞击电极,或是撞击其它粒子,造成粒子位置偏移或是反弹,及粒子与电极的永久性破坏;以及(3)粒子不断被电场挤压会造成本身形变,与电极间接触面积变大,造成电极或是粒子本身结构或是带电特性改变。
图2A、2B及2C分别为已知技术常用三种驱动方法示意图。请参阅图2A,已知技术(1)使用较长ON时间的单根Pulse的驱动方法,会让粒子以最高速度撞击其它粒子与电极,并且继续挤压粒子,这有可能会造成粒子与电极的永久性破坏。
请参阅图2B,已知技术(2)使用较短ON时间的多根Pusles的驱动方法,会固定ON/OFF时间的比例,让粒子以较低的能量前进,并且在OFF的时间之内让粒子与电极间相互作用使其稳定下来。这种方法会因为需要较长的OFF时间,所以驱动时间会较长。
请参阅图2C,已知技术(3)是调整ON的时间长短来让粒子快速移动到另外一端的电极,来减少驱动耗时。但是此方法无法避免粒子高速撞击粒子与电极的现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苯基咔唑类化合物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微型导轨式安装单相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