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962.1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胡明亮;季琨;刘祎;彭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真空 负载 冷却 装置 | ||
1.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安装于真空罐体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组成冷却水管路的不锈钢硬管、不锈钢软管以及连接负载的铜管和密封罐口的法兰;
所述冷却水管路在进出罐内热沉处采用所述不锈钢硬管,伸出热沉处的管路采用所述不锈钢软管,所述不锈钢软管与连接负载的铜管之间采用不锈钢接头连接,所述铜管与负载连接处采用锥状密封接头密封,整个冷却水管路外包裹加热带与绝热多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多层由位于最外层的16um双面镀铝聚脂薄膜与多层隔热层组成,所述隔热层由下面一层20d锦纶丝网和上面一层6um双面镀铝聚酯薄膜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6um双面镀铝聚脂薄膜手工缝制在隔热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20d锦纶丝网底下是25um聚酰亚胺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密封接头由位于内侧的铜管扩管、最外侧的六角螺帽、位于中间空隙内的管套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伸出罐外法兰外采用KF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外的水管路采用绝缘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开孔,方便放入冷却水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真空罐内负载冷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的冷却水管路通过工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96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