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5034.7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区;梁恩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区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7653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抹灰 砌筑 凝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材料。
背景技术
在目前墙体抹面砌筑材料中,传统的材料是水泥砂浆,由水泥与砂子、水直接配制而成,由此材料的弊端是水泥用量过大、成本高,不适应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在加气混凝土已经应用于我国城市70%以上的民用建筑,由于加气混凝土表面粗糙、吸水性强,传统的水泥砂浆在加气混凝土墙体上使用时需要预先浸润处理墙体材料,并进行表面处理。在此处理的基础上,用于抹灰砌筑的传统砂浆仍然容易出现收缩开裂、粉化、强度低下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替代水泥的凝固料成为建材行业的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该凝固料可以代替水泥直接与砂子、水配制成砂浆,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及普通墙体抹面,无需对墙体进行表面处理,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省时省工的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其特征是: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成的产品:
水泥15%~50%
活性掺合料20%~65%
石灰粉2%~18%
表面活性剂0.05%~0.2%
保水增稠剂0.5%~2%
可再分散聚合物0.5~1.5%。
所述的活性掺合料为粉煤灰、矿粉、硅灰、煤矸石粉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石灰粉为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细度为180目-200目。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甲基萘磺酸盐缩聚物、三萜皂甙、烷基-苯甲基磺酸盐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增粘保水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可再分散聚合物为醋酸乙烯均聚物、醋酸乙烯-乙烯均聚物、丙烯酸系、苯乙烯-丙烯酸系乳胶粉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将复合胶凝材料与复合添加剂按照比例混合后,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将该凝固料与适当比例的砂子混和,加水搅拌3~5分钟,即可得到墙体抹灰砌筑砂浆。该砂浆具有以下特点:
1、无需对墙体做预处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由于在发明的本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添加的增稠保水组分,可以很好的保证拌合水在砂浆体内不流失,使水泥水化顺利完成,无需额外对墙体进行浸润处理。
2、粘结强度高、收缩率低
经优选,本抹灰砌筑凝固料采用多种高分子胶结材料,使得配制出来的砂浆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同时也保证了其良好的抗坠滑性能;凝固料中掺加活性掺合料有助于降低配制砂浆的塑性收缩。
3、利于节能、环保
本抹灰砌筑凝固料采用了大量的诸如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可以节约能源,实现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4、将本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替代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按照砂浆配合设计要求,与砂子、水混合均匀可以得到满足下表1指标的抹灰、砌筑砂浆(下表摘自JG/T230-2007《预拌砂浆》)
表1普通干混砂浆性能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其成分质量百分配比:
水泥28%
粉煤灰60%
石灰粉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5%
甲基纤维素0.85%
醋酸乙烯-乙烯均聚物1%。
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到凝固料,按照凝固料∶砂子∶水=1∶3.0∶0.22的配比与砂子、水进行混合,在搅拌机内搅拌3~5分钟,即可得到M5的砌筑沙浆。其性能如下:
强度 6.8MPa
凝结时间 6.2h
保水性 92%。
实施例2
墙体抹灰砌筑凝固料,其成分质量配比:
水泥 25%
粉煤灰 43%
矿粉(S95) 20%
石灰粉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 0.10%
羧甲基纤维素 1%
醋酸乙烯均聚物 0.9%。
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到凝固料,按照凝固料∶砂子∶水=1∶2.5∶0.23的配比与砂子、水进行混合,在搅拌机内搅拌3~5分钟,即可得到M5的抹灰砂浆。其性能如下:
强度 7.6MPa
凝结时间 6.7h
保水性 9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区,未经张云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5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