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波多分量转换波静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5315.2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赟;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波多 分量 转换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物探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面波多分量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地形的起伏变化或浅层存在横向的速度不均匀体,造成到达地表的反射地震信号在不同的检波器上除存在正常的偏移距和深度变化引起的正常时差外,还会出现由于地表与浅层低、降速带异常所引起的走时变化。这一走时变化必须在反射波信号的处理中予以消除,才能获得地下介质的正常的成像。这一时差的校正在人工地震信号处理领域被称为静校正。
静校正一般分为二大类方法,一类方法是通过获得地表的速度结构,将横向速度不均匀体产生的异常时差予以校正,这种方法一般又统称为一次静校正或长波长静校正;一类方法是利用相邻地震道上信号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求取各道间的时差以达到消除这种时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地震信号处理领域一般又称为剩余静校正。即这一静校正方法的应用一般在一次静校正之后使用,目的是消除各道间变化不大的短波长校正量。
对于爆炸震源激发的多分量地震数据,转换横波的静校正包括震源点P波的校正与接收点S波的校正,如图1所示。震源点的静校正应用常规纵波商业处理软件即可完成,而检波点的静校正由于横波速度未知,常规纵波处理方法难以完成。而且由于近地表结构横波速度远小于纵波速度,且横向变化剧烈,因此三分量地震勘探中转换横波的检波点静校正量远大于纵波的静校正量,从而使得检波点静校正成为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和难点。
对于转换横波静校正,一般简单的做法是利用基于共接收点道集的相关统计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避开检波点的横波速度无法定量求取问题。例如Cary和Eaton(Cary P.W.and Eaton D.W.S.,1993,Asimple method for resolving large converted-wave(P-SV)statics.Geophysics,58(3):429-433)提出利用共接收点叠加道相干法来初步确定较大的静校正量,该法适用于构造平缓地区,直接求出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此外,唐建侯、王建民等(唐建侯、张金山,消除P-SV波大静校正量的方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29(5):650-653)(王建民、刘学伟、王桂水等,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研究,石油物探,47〔3〕:290-293)采用多种方法组合使用分步消去静校正量,它要求有比较准确的参考道,适用于信噪比低但静校正量大的地区。郭桂红等(郭桂红、王德利、何樵登等,转换波的静校正,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542-544)提出的利用共接收点叠加道确定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然后用圆滑的方法得到对构造起伏的估计,再用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减去构造起伏便得到了接收点静校正量。由于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基于共接收点道集的模型道相关统计分析,属于剩余静校正方法,同样地适用于纵波的剩余静校正;它也是转换波静校正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唐建侯、张金山,高效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1994,29(3):382-387)(曹聿明、李冬梅,优化模型道剩余静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增2):60-66)(秀莲、许士勇、马在田,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与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5):532-5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5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显示器、立体显示方法及其背光调制单元
- 下一篇:测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