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蒲螨喷洒体及其制作方法及蒲螨喷洒体的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5434.8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1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段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东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9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洒 及其 制作方法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蒲螨的繁育和释放技术,具体为一种蒲螨喷洒体及其制作方法及蒲螨喷洒体的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是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具有以虫治虫、不污染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持续稳定控制灾害的特点。蒲螨是近年来我国新开发的天敌,用于防治体型较小的蛀干害虫,效果很好,已在生产上进行了推广应用。防治蛀干害虫时,通常的方法是先用替代寄主大量繁育蒲螨,然后将繁育好的蒲螨放在试管、纸袋或释防管里,再将其固定在被害树干上,或插入虫道内。这个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被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很小,一般一株寄主上有几头或几十、最多上百头有害生物。蒲螨在除防治小型蛀干害虫以外的其它有害生物防治领域还没有应用,如对蔬菜、林业、园林或农田等其它种群密度很大的有害生物防治时,如单株寄主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达几千头甚至几万头时,传统的蒲螨释放技术无法对种群密度很大的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同时,国内一般采用双条杉天牛幼虫或蛹做替代寄主繁育蒲螨,由于双条杉天牛幼虫或蛹来源少,人工培育双条杉天牛幼虫或蛹需大量的柏木,工作量大,周期长,获得量小,因此生产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蒲螨无法对种群密度很大的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蒲螨喷洒体及其制作方法及蒲螨喷洒体的释放装置。
蒲螨喷洒体的制作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a:对蒲螨进行繁育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b:将发泡塑料或纱布或皱纹纸制成片状物,或者将棉线制成条状物作为喷洒载体;c:喷洒载体上爬满子代蒲螨成虫或喷洒载体表面涂胶后沾上蒲螨膨腹体即为蒲螨喷洒体。本发明采用易吸附蒲螨的发泡塑料、纱布、棉线、纸作为喷洒载体,不仅可吸附大量的子代蒲螨成虫,而且喷洒载体上涂上胶可沾上大量蒲螨膨腹体,然后将蒲螨喷洒体喷出后蒲螨膨腹体释放出大量的子代蒲螨成虫,解决了蒲螨无法对种群密度很大的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问题。
对蒲螨进行繁育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a:购进蒲螨和替代寄主,所述的替代寄主为鞘翅目昆虫;b:将替代寄主加入开水中进行灭活,然后过滤出替代寄主,接着将过滤出的破损、发黑替代寄主检出;c:接种后进行培养至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选用鞘翅目昆虫做替代寄主时,由于鞘翅目昆虫活动力强且表皮较厚,采用一般的接种培养方法繁育出的蒲螨子代数量很少,通常都是在复壮蒲螨时才才用,无法用于生产中大规模的生产蒲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灭活处理、高湿培养,才能保证蒲螨在鞘翅目昆虫上能大量寄生。
对蒲螨进行繁育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a:购进蒲螨和替代寄主,所述的替代寄主为禽蛋、昆虫幼虫或蛹;b:将替代寄主消毒后压碎制成液体并过滤掉杂质置入容器中,接着在容器顶部铺有塑料薄膜;c:接种后进行培养至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将禽蛋、昆虫幼虫或蛹作为替代寄主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寄生效果较好,繁育量大,由于蒲螨为刺吸性口器,因而会刺透容器顶部的塑料薄膜吸入替代寄主制成的液体,进行繁育。
对蒲螨进行繁育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a:购进蒲螨和替代寄主,所述的替代寄主为小型鞘翅目昆虫或小型磷翅目昆虫;b:将替代寄主从相应的粮食中取出后洗净;c:接种后进行培养至得到蒲螨膨腹体和子代蒲螨成虫。本发明中所选用的替代寄主是经过多次试验测得的。
鞘翅目昆虫为黄粉虫幼虫或初孵蛹、大麦虫幼虫或初孵蛹,此种鞘翅目昆虫用来繁育蒲螨效果很好。
禽蛋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鸟蛋;昆虫幼虫或蛹包括柞蚕幼虫或蛹、家蚕幼虫或蛹。
小型鞘翅目昆虫包括大谷盗幼虫、脊胸露尾甲幼虫、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幼虫、豆象幼虫;小型磷翅目昆虫包括米蛾幼虫、麦蛾幼虫。
根据蒲螨喷洒体的制作方法得到的蒲螨喷洒体。
专用于释放蒲螨喷洒体的释放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穿有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且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套有皮带,皮带下方的箱体前壁开有释放口,与释放口位置对应的箱体后壁连接有风机。通过蒲螨喷洒器释放蒲螨喷洒体,可实现大规模释放,且释放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东红,未经段东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5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槲皮素纳米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便携两轮电动立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