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后置的脱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5863.5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荣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后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以煤、油为主要能耗的大国,在动力燃料中,含硫量属于高、中档的煤、油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燃烧中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硫氧化物,还有更多的氮氧化物,这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一是氮氧化物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其二为氮氮化物与人的红血球亲和力超过一氧化碳1000倍,其三是酸雨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按照烟气排放流程划分,烟气脱硝也可分为内处理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火电厂锅炉燃烧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用的催化剂有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NS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CR)两种。90%的脱硝都是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SCR),原因是其脱硝率高。但是目前为了满足其反应温度的要求,一般置于脱硫塔前,其安装、制作尤为不便,也大大提高了安装费用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脱硝效果好的脱硫后置的脱硝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脱硫后置的脱硝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通过脱硫装置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经脱硫处理的烟气再通过脱硝装置进行催化脱硝处理。
在脱硫装置的烟气出口与对烟气进行催化脱硝处理的脱硝装置之间设置风道除湿器。
脱硝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换热管,换热管上设置翅片,在换热管及翅片外表面设置催化剂涂层,换热管的管程进口与烟气进气管相通,换热管的管程出口与脱硫装置的烟气进口连通,换热管外的壳程进口与脱硫装置的烟气出口连通,换热管外的壳程出口与净化气排放口连通。在对烟气进行催化脱硝处理的脱硝装置前设置产生与烟气混合的氨气的尿素分解器。
本发明结构合理,经过湿法脱硫的烟气通过高效烟道除湿装置、除去了烟气中的SOx、飞灰和水,含有NOx的烟气进入SCR反应器,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促进了NH3和NOx反应,生成水和氮气,进而避免了SOx、NOx对大气的污染,提高了处理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还在于:
1.防止了催化剂的磨蚀。磨蚀是由于飞灰碰撞催化剂表面引起的。催化剂后置后,由于前端的湿法脱硫将其中的飞灰去除,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2.安装制作方便大大降低了工程费用
3.工艺上先脱硫,避免了硫酸氢铵的产生,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4.系统保证了催化剂的温度,从而确保了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了脱硝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图。
图2是脱硝装置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脱硫后置的脱硝方法,首先通过脱硫装置1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经脱硫处理的烟气再通过脱硝装置2进行催化脱硝处理。
在脱硫装置的烟气出口与对烟气进行催化脱硝处理的脱硝装置之间设置风道除湿器3。
脱硝装置包括壳体4,壳体中设置换热管5,换热管上设置翅片,在换热管及翅片外表面设置催化剂涂层,换热管的管程进口与烟气进气管相通,换热管的管程出口与脱硫装置的烟气进口连通,换热管外的壳程进口与脱硫装置的烟气出口连通,换热管外的壳程出口与净化气排放口连通。在对烟气进行催化脱硝处理的脱硝装置前设置产生与烟气混合的氨气的尿素分解器6。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从锅炉排出的废气经过切换阀7进入脱硫脱销系统,先经过脱硝装置2的管程,给催化剂加热,然后进入脱硫塔装置1脱硫,烟气夹带水分从脱硫装置上部到风道除湿器3脱水,烟气在经过脱硫脱水后与管道内尿素分解器6喷出来的氨气混合,并在混流器8中混合均匀后经脱硝装置2的壳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Ox和NH3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荣,未经王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5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