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6362.9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顾卫;许映军;王静爱;史培军;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新外***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改良 方法 | ||
1.一种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
挖土修池筑台田(1),形成台田(1)与浅池(2)相间分布的格局;将台田(1)修整为向两侧倾斜的坡面,在坡面上铺设一层底部隔水层,在底部隔水层上方铺设底部排水管,并伸出台田(1)外,将土堆放在底部排水管上,形成梯形台田,在土堆表面修出一个倾斜面,并在倾斜面上铺设一层上部隔水层,并伸出台田外,在上部隔水层上方堆放土,形成台田,并在台田四周修起土埂(6);把粉碎的秸秆和发酵好的牛粪施入上述台田表面,深耕,并将台田耙平;将海冰或浅池中的咸水冰(7)堆放在台田表面,然后在冰堆表面覆盖无纺布或作物秸秆(8),并固定覆盖物在台田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台田宽度为30-50米、高度为1.3-1.8米,浅池的深度低于地下水水位,台田垂直结构由下向上分为底部隔水层、底部排水管,上部隔水层和土埂(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底部隔水层为塑料薄膜(3)或不透水的无纺布,隔水层在台田底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倾斜状态,中间与两侧之间的相对高差为0-4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底部排水管在台田底部构成由主管(4-1)和支管(4-2)相互连通所构成的排水系统,排水管直径90-120毫米,管壁有渗水孔,排水管铺设在底部隔水层的上方,主管(4-1)沿台田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开,且两侧的出口要伸出台田外部0.5米;支管(4-2)的一端在台田中间与主管相连接,另一端沿台田宽度方向分别向两侧浅池呈八字形排开,并伸出台田外部0.3米,支管铺设的间距为8-10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暗管(4-1)、(4-2)是PVC双壁波纹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部隔水层为作物秸秆(5),作物秸秆(5)在从台田底部向上(1)米处作物秸秆(5)顺向依次铺开,铺设厚度为(4-6)厘米,在台田表面30厘米以下;作物秸秆(5)在台田上部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倾斜状态,中间与两侧之间的相对高差为0-40厘米,且作物秸秆或芦苇杆的外端伸出台田外部10厘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海冰或浅池中的咸水冰(7)大小为10-20厘米,堆冰厚度为50-60厘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纺布或作物秸秆(8)的覆盖厚度不低于10厘米,无纺布规格为100-130克/平米,颜色为深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3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补偿机制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定子外壳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