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冷式激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6791.6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欧卫林;闫峰;刘建东;邹志峰;王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6B1/16 | 分类号: | B06B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式激振器 | ||
1.一种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壳体(4),其内部包括一个固定偏心轴(1)、活动偏心轴(6)、拉杆(9);所述固定偏心轴(1)通过主轴承(3)、轴承座(2)支承于壳体(4)中;活动偏心轴(6)通过调幅轴承(5)支承于固定偏心轴(1)上;拉杆(9)位于固定偏心轴(1)一端的拉杆安装轴孔(14)中,通过径向导销(8)与活动偏心轴(6)定位和联接;所述两轴承座(2)外侧各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外端盖(13),内侧各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内端盖(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偏心轴(1)为外扇形结构,沿轴向开有直槽,通过两端的主轴承(3)及轴承座(2)安装在壳体(4)内腔两端中;活动偏心轴(6)为空心的内扇形结构,沿轴向开有螺旋槽,与固定偏心轴(1)两端主轴承(3)内侧的调幅轴承(5)的外圈固定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承(3)与内端盖(10)之间安装有内甩油盘(11);主轴承(3)与外端盖(13)之间安装有外甩油盘(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销(8)固定于拉杆(9)上,并穿过固定偏心轴(1)的直槽与活动偏心轴(6)的螺旋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偏心轴(6)两端外圆上分别有旋向相反的扇叶(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2)上开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轴承座散热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偏心轴(1)上开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偏心轴散热孔(17),该固定偏心轴散热孔(17)与固定偏心轴(1)的散热中孔(18)联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4)上有防尘网(7)。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盖(13)及内端盖(10)与轴承座(2)之间的密封,为间隙密封与离心密封的组合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冷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盖(13)与内端盖(10)之间有润滑主轴承(3)的润滑油,或/和润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7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