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转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7181.8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谢朝钢;沙有鑫;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0 | 分类号: | C10G55/00;C07C11/06;C07C4/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产 烯烃 催化 转化 方法 | ||
1.一种增产低碳烯烃的催化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重质烃油原料注入第一反应器内,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流化状态下接触并反应,轻汽油馏分注入第二反应器内,与催化裂化催化剂在流化状态下接触并反应,重汽油馏分在轻汽油馏分下游注入第二反应器,来自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油气与积炭的待生催化剂进入同一沉降器内分离,分离出的反应油气经进一步分离得到低碳烯烃、汽油、柴油等目的产物,分离出的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循环使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质烃油原料为石油烃油、合成油、煤液化油、油砂油和页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质烃油原料为常压瓦斯油、减压瓦斯油、焦化瓦斯油、脱沥青油、加氢尾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原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含有平均孔径小于0.7纳米的择形沸石。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均孔径小于0.7纳米的择形沸石选自具有MFI结构的沸石、镁碱沸石、菱沸石、环晶石、毛沸石、A型沸石、柱沸石和浊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二反应器轻汽油馏分的注入位置为起点,并沿原料的流向将第二反应器从轻汽油馏分注入位置到反应器出口的长度定义为100%,所述的轻汽油馏分下游位置为第二反应器该段长度的5%~95%处。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汽油馏分下游位置为第二反应器从轻汽油馏分注入位置到反应器出口的长度的20%~80%处。
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汽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为8℃~57℃;所述的重汽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为41℃~210℃。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汽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为9℃~45℃;所述的重汽油馏分的沸点范围为优选45℃~145℃。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汽油馏分与重质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01~0.3)∶1。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汽油馏分与重质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05~0.2)∶1。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汽油馏分与重质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01~0.3)∶1。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汽油馏分与重质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05~0.2)∶1。
1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80~700℃;反应时间为0.5~10秒;催化剂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6~40;水蒸汽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1~1)∶1;沉降器的压力为1.5×105~4×105帕。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0~600℃;反应时间为1~5秒;催化剂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10~30;水蒸汽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2~0.6)∶1;沉降器的压力为1.5×105~3.5×105帕。
1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80~700℃;反应时间为0.5~10秒;催化剂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6~40;水蒸汽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1~1)∶1。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0~650℃;反应时间为1~5秒;催化剂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10~30;水蒸汽与烃油原料的重量比为(0.2~0.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1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型方钴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合成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引发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