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的自动测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8197.0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7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铭;徐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主机 配置 协议 服务器 自动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已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占领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上网人口的增加,且每上台网的计算机都必须使用一组IP地址,现行的IPv4已经不够使用。为了解决IP地址不够使用的问题,研发人员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使用虚拟IP地址,配合网络地址转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技术,在局域网络内,其内部主机皆使用虚拟IP地址,在对外网络中则利用NAT技术,统一由一组实体IP地址对外联络,借此减少实体IP的使用;另一方法则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利用动态分配IP地址的观念,轮流使用有限的IP地址,利用有限的IP地址供多数人使用。
DHCP技术的使用必须要配合设置于网络机房的DHCP服务器(DHCP Server)及客户端的网络设备才可使用。而不论是DHCP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网络设备在出厂前皆必须经过详细及严密的测试才可确保质量。如美国专利第7596095号专利案所揭露的“NETWORK DEVICE TE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NETWORK DEVICE”,其是利用一种测试系统对客户端的网络设备进行监控测试,以保证出厂前网络设备的质量。
然而,目前DHCP服务器产品并无有效的自动测试仪器,仅能由产品测试人员利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检测。但是,DHCP server功能在设备间沟通时程序复杂,测试人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疏忽,而未能检测到其封包内容中的错误之处,导致误判,或是填写测试报表时出错误,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品测试人员因经验不足或疏忽,而未能检测到其封包内容中的错误之处,或是填写测试报表时出错误,导致误判造成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的自动测试系统,其用以对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进行质量测试,该自动测试系统包括:一封包处理单元、一自动测试模块及一与该自动测试模块连接的操作单元。该封包处理单元用以产生、解析、发送多个封包;该自动测试模块与该封包处理单元及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连接,且通过该封包处理单元对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进行封包的测试及解析;该操作单元供一使用者对该自动测试模块进行操作及设定。
由上述说明可知,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
一、借由该自动测试模块对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进行功能测试,可以在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出厂前进行测试。
二、借由该自动测试模块对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进行功能测试,在韧体更新或维修后进行功能测试以确保机器质量。
三、本发明的自动测试系统避免测试人员因为经验不足或者疏失,造成误判,或是填写测试报表时出错误,导致整体质量降低,造成公司损失。
四、与人工检测方式相比,利用本发明的自动测试系统不仅正确性高,并可加快品管检测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方块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测试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测试结果报表范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方块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的自动测试系统,其用以对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50进行质量测试,该自动测试系统包括:一封包处理单元40、一自动测试模块30及一与该自动测试模块30连接的操作单元20。该封包处理单元40用以产生、解析、发送多个封包;该自动测试模块30与该封包处理单元40及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50连接,且通过该封包处理单元40对该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50进行测试及解析;该操作单元20供一使用者10对该自动测试模块30进行操作及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8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