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8247.5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一平 |
主分类号: | F16B37/00 | 分类号: | F16B3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晓峰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件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和具有该螺母的锚杆组件。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锚杆组件。图2显示图1中的现有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锚杆2穿过螺母1和托盘3的通孔,锚杆2的一端与螺母1螺纹连接。当锚杆2受拉时,螺母1的一个端面与托盘3的端面受力接触。
螺母1的基体材料一般为包含30%玻璃纤维的增强尼龙,其制造流程大致如下:基体材料置入注塑机干燥箱内,在箱内80度的条件下,干燥5小时,同时将注塑机三段熔温调至240度、230度、220度,注射压力调为8吨,保压时间90秒,满足以上条件后,开启注塑机进行全自动生产。产品出模后自动落入冷却水中冷却。最后每班所产产品集中在80度以上的热水中煮8小时,消除内应力。
增强尼龙在强度方面有一特点,即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产品出模后经中温水煮消除内应力的同时,材料吸收水分也达饱和程度,这时材料刚出模时的刚性随着对水分的吸收,逐步转化为韧性。然而,我们的螺母则需要提高刚性,否则螺母与杆体配合受力后,容易过早出现塑性变形,使其内螺纹失效。
如图2所示,现有的螺母1为对边距离为36毫米的正六角直筒状,当螺母1与锚杆2配合受力后,总是螺母1与托盘3的受力端先发生塑性变形,最终才导致连接螺纹整体失效。因此,加强螺母1的受力端的刚性,这对提高螺母1的强度至关重要。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螺母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螺母1的受力端的刚性,从而提高螺母的轴向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承受9吨以上的轴向承载力的螺母和使用该螺母的锚杆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所述螺母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为第一尺寸;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直径从第一尺寸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尺寸为50毫米,并且所述第二尺寸为36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向长度为10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为35毫米,所述第三部分的轴向长度为1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为与锚杆组件的托盘接触的受力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螺母的轴向承载力为9吨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锚杆组件,包括:形成有通孔的螺母;形成有通孔的托盘;和锚杆,所述锚杆分别穿过螺母和托盘的通孔,并且所述锚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母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为第一尺寸;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直径从第一尺寸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螺母的第一部分的直径较大,因此,螺母承受压力的端面面积加大,从而大大提高螺母的轴向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锚杆组件;
图2显示图1中的现有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锚杆组件;和
图4显示图3中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锚杆组件;和图4显示图3中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3所示,锚杆组件主要包括:形成有通孔的螺母10;形成有通孔的托盘30;和分别穿过螺母10和托盘30的通孔的锚杆20。
尽管未图示,锚杆20的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用于与螺母10的通孔内的内螺纹连接,从而使锚杆20和螺母10连接在一起。
为了增加螺母10与托盘30的接触端面的刚性。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螺母10具有三个连续的部分101、103和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一平,未经张一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8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板及背光系统
- 下一篇:生产对二甲苯的结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