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6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0010.0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光存;邱永福;郭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岭;张庆敏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抗褐飞虱主效 基因 bph6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遗传学领域,涉及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6的分子标记,本发明还涉及该分子标记在选育水稻抗褐飞虱品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近几十年来水稻受到大面积的病虫为害,使水稻生产受到严重威胁。褐飞虱是一种水稻单食性害虫,其成虫和若虫以口针刺吸水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导致减产或绝收。据中国农业年鉴记载,1966、1969、1973、1977、1983和2003年全国性大发生,1987、1991、2005、2006和2007年全国性特大发生,褐飞虱危害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褐飞虱的危害多发生在水稻成熟灌浆期,此时大量使用杀虫剂,对环境和稻谷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利用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虫水稻品种是褐飞虱综合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命名了21个主效抗虫基因(Rahman et al.2009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two rice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genes,Bph20(t)and Bph21(t),originating from Oryza minuta.Theor Appl Genet 119(7):1237-1246.)。这些抗虫基因分别来自不同的野生稻种和栽培稻农家品种资源。除了Bph5、Bph6、Bph7和Bph8外,其余抗褐飞虱基因均已经应用分子标记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一些早期研究的抗褐飞虱基因如Bph1、bph2和Bph3已培育成抗虫品种并在一些水稻种植区推广种植。然而,由于褐飞虱新生物型的产生,抗褐飞虱品种逐渐丧失抗性或面临抗性丧失的危险。例如,带有Bph1的抗虫品种,经过几年推广种植后很快就失去抗性,而携带Bph1和bph2两个基因的品种抗性表现更强并更持久。因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携带新的和多个抗性基因的抗虫品种。
由于抗虫性鉴定的复杂性,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有效地导入和聚合不同的抗虫基因。本发明是在找到与抗虫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则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抗虫基因的导入和聚合,选育持久抗性品种,延缓抗虫品种的退化年限和防止褐飞虱新生物型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位点Bph6的分子标记,通过检测与这些抗褐飞虱主效基因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预测水稻植株的褐飞虱抗性,加快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选择进度。
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6的分子标记由下述之一的引物对经PCR扩增获得:
1)标记引物RM16994,
左端引物序列,TGGCAGTACACACTACAGTACATGC
右端引物序列,AGAGGGAGGAGAGAAAGGAAGG;
2)标记引物Y19,
左端引物序列,GTACGTGTGCGCCATCT
右端引物序列,GAGGAGGAGGTCGTGTTGT;
3)标记引物Y9,
左端引物序列,TAATAAGCACCATGAAAGACAAAA
右端引物序列,GCTAGTTCTCACCAAAATCAAAAT;
4)标记引物RM119,
左端引物序列,CATCCCCCTGCTGCTGCTGCTG
右端引物序列,CGCCGGATGTGTGGGACTAGCG;
5)标记引物RM5757,
左端引物序列,CCTGAGACCATATGCTGCTG
右端引物序列,GAGGGAGCATCATTAGCTGG;
6)标记引物RM16999,
左端引物序列,GCTGATGCGGAACAAGGAGACC
右端引物序列,GATCAGATCACCACCCGAATGAGC;
7)标记引物RM17004,
左端引物序列,GTTATGCCTGGTCCCGTCTGACC
右端引物序列,TCTTGACGTACACGCTGATGATGC;或,
8)标记引物RM17008,
左端引物序列,TTACCTTCGATTAGCTGCTGTTGC
右端引物序列,ATTCCTTGCATTACAGACGGTAG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