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安全帽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1229.2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8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新井理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 |
主分类号: | A42B3/00 | 分类号: | A42B3/00;A42B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安全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乘坐汽车或自动双轮车等各种移动车辆及汽艇等船舶、以及自行车等移动机具时,为保护头部及面部佩戴的开放式安全帽,详细地涉及装卸自如地具备保护佩戴者脸颊部的护脸衬的开放式安全帽。
背景技术
公知有,保护佩戴者脸颊部的同时,装卸自如地具备用于设成舒适的佩戴感觉的护脸衬的开放式安全帽。
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开放式安全帽具有由外装部件和薄板形安装板包覆重叠具有保形性及缓冲性的缓冲部件和软垫部件的护衬主体的护脸衬。该专利文献1的护脸衬的安装构造成为如下:通过将穿设在安装板的多个卡合突起相对于开孔于安装在帽体左右侧部内侧面的基板的多个卡合孔从左右方向卡卸来装卸自如地安装护脸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09-170109号公报
若根据专利文献1的以往技术,可设成装卸自如地具备保护佩戴者脸颊部的护脸衬的开放式安全帽。
专利文献1的护脸衬的安装构造,在安装护脸衬的基础部件与帽体左右侧部的内侧面之间确保卡合在设置于基础部件的卡合孔的、设置在护脸衬的卡合突起的突出空间。该安装构造中的基础部件的平面形状由于是与护脸衬相同的形状,所以遍及基础部件的大致整个区域确保突出空间。
然而,专利文献1的护脸衬因所述的突出空间导致软垫部件的厚度减薄某种程度。并且,专利文献1的安装构造由于在护脸衬的装卸时必须使多个卡合突起相对于与各自对应的卡合孔卡卸,所以有时如在装卸护脸衬时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成不用基础部件即可使具有衬垫性和保形性的护脸衬容易装卸,不用基础部件而具备开放式安全帽的轻量化及更有效的缓冲性能等。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开放式安全帽至少具备以下结构。
该开放式安全帽在形成开放式安全帽最外层的帽体头部的内侧面配置冲击吸收衬垫,在所述帽体的左右侧部的内侧面装卸自如地具备保持安全帽佩戴者脸颊部的护脸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脸衬具备:具有保形性及缓冲性的缓冲部件与在厚度方向重叠于该缓冲部件的软垫部件,在与所述护脸衬对面的所述帽体的所述左右侧部的内侧面前方配置装卸自如地卡定所述护脸衬的卡定部件,相对于所述卡定部件卡卸自如地卡合的卡合体固定在所述缓冲部件,所述卡定部件在与所述冲击吸收衬垫的前端边相向的同时,确保所述卡合体向前后方向卡卸的间隙而形成,所述护脸衬通过所述卡合体相对于所述间隙的卡合与所述护脸衬后端边相对于所述冲击吸收衬垫的所述前端边的对面接触,保持在所述帽体的所述左右侧部的所述内侧面。
本发明通过具有这种特征体现以下效果。即,设成通过相对于卡定部件的间隙的卡合体的卡合与相对于冲击吸收衬垫前端边的护脸衬后端边的对面接触保持护脸衬,所以不用基础部件即可容易地装卸具有衬垫性与保形性的护脸衬。通过不用基础部件即可具备开放式安全帽的轻量化及更有效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开放式安全帽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护脸衬的结构图,(a)是从软垫部件侧观察的斜视图,(b)是从缓冲部件侧观察的斜视图。
图3是图1的(3)-(3)线剖视图,(a)表示护脸衬的安装状态,(b)表示护脸衬的装卸状态。
图4是卡合体与卡定部件的斜视图。
符号说明
A:安全帽(开放式安全帽)
1:帽体
2:冲击吸收衬垫
1L:左侧部
1R:右侧部
3L:护脸衬
3R:护脸衬
4L:卡定部件
4R:卡定部件
5:下颚带
6:边部件
7:卡合体
8:间隙
11:头部
12:内侧面
13:边部
21:前端边
30:缓冲部件
31:软垫部件
33:下颚带穿孔
34:后端边
70:连结部
73:保持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说的开放式安全帽是指,保护佩戴者的头部及脸颊部,且佩戴者的整个面部露出型的安全帽,不包括只保护头部的半球型的安全帽。并且,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平07-126908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包括将开放式帽体的前面开放部由以该帽体左右两侧部作为支点转动的防护罩遮蔽,而且在该防护罩的轴支部转动/卡定自如地安装穿过前面开放部而横跨在帽体左右两侧的颚托板的开放式、全封式两用型的安全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未经株式会社新井安全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