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1322.3 | 申请日: | 200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饭塚洋介;小川真资;中森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终端 控制 干扰 去除 装置 起动 方法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6年1月2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6/300975(国家申请号为:200680003000.0),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多径干扰去除装置的起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的多元化和大容量化在进展中。伴随于此,在移动通信领域中针对用于实现高速无线通信的下一代无线接入方式的研究和开发也在积极进行中。
在无线通信中,从基站所发送的信号(期望波)通过反射或衍射而产生延迟波。因此,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期望波,并且还接收延迟波。该延迟波成为多径干扰的要因,给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特性带来通信量的下降、误码率的增大等的不良影响。为了减少由这种延迟波产生的多径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使用线性均衡器来去除多径干扰的方法(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
参照图1~图3对使用线性均衡器的多径干扰去除时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终端MS对从基站BS所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C1~C3进行解扩,生成图1(b)所示的延迟谱。然后,根据该延迟谱进行接收路径A1~A3的接收功率P1~P3以及延迟量(与接收定时和延迟时间同义)Q12、Q13的测定。在这些测定中,例如可使用在通常的CDMA对应型的移动通信终端所执行的公知的测定方法。延迟量Q12是从接收接收路径A1到接收接收路径A2(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差,延迟量Q13是从接收接收路径A1到接收接收路径A3(延迟波)的延迟时间差。另外,图1(b)所示的延迟谱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接收功率。并且,图1(b)所示的P12表示接收路径A1的接收功率P1与接收路径A2的接收功率P2的功率差,P13表示接收路径A1的接收功率P1与接收路径A3的接收功率P3的功率差。
然后,根据通过每个接收路径的信道估计所测定的信道估计值和图2(a)所示的延迟谱,按照预先决定的干扰去除装置的取样数W(可任意设定)和最大延迟量D来生成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另外,图2(a)是仅示出图1(b)所示的延迟谱中的位于下部的部分的图。
然后,根据所生成的信道矩阵来生成权重矩阵,通过将该权重矩阵与实际承载有数据信息的信道相乘来去除多径干扰。
参照图3对上述以往的干扰去除时的动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延迟谱生成部91对使用公共导频信道从基站所发送的信号进行解扩,生成例如图1(b)所示的延迟谱。延迟谱生成部91根据图1(b)所示的延迟谱来测定各接收路径A1~A3的接收功率P1~P3以及延迟量Q12、Q13。接收功率和延迟量的测定例如可使用在通常的CDMA对应型的移动通信终端所执行的公知的测定方法。另外,延迟谱生成部91具有MF(Matched Filter:匹配滤波器)功能。
然后,信道矩阵生成部92根据图2(a)所示的取样数W和最大延迟量D来生成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信道矩阵被表示为(W+D)行W列的矩阵。然后,权重矩阵生成部93对图2(b)所示的信道矩阵进行逆矩阵运算来生成权重矩阵。然后,干扰去除部94通过使权重矩阵与信道上的数据相乘来去除多径干扰。
非专利文献1:A.Klein,“Data Detection Algorithms SpeciallyDesigned for the Downlink of Mobile Radio Systems,”Proc.of IEEEVTC’97,pp.203-207,Phoenix,May 1997.T. Kawamura,K.Higuchi,Y.Kishiyama,and M.Sawahashi,“Comparison between multipath interferencecanceller and chip equalizer in HSDPA in multipath channel,”Proc.of IEEEVTC 2002,pp.459-463,Birmingham,May 2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