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表面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1999.7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蓁;何辛;王立伟;宋琼;陈少彪;沈丽亚;孙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77/00 | 分类号: | C08G77/00;C08L83/00;C08K5/544;C08K5/541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表面能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 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硅树脂具有憎水性,其表面张力小,表面能低,接触角大。被广泛应用 于防水、防污工程。但一般有机硅树脂与基材附着力差,粘结强度低,限制了 它在船舶防污涂料等领域的应用。用合成树脂对有机硅树脂的改性能提高其附 着力,但一般改性树脂的表面能会有所上升,接触角有所下降,使其应用受到 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表面能树脂,即为环氧改性 有机硅树脂,该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比有机硅树脂更大的 接触角(即具有更低的表面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低表面能树脂,即环氧改性有 机硅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表面能树脂,其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含如下:
有机硅树脂 100~120份
环氧树脂 5~10份
偶联剂KH560 0.5~1.0份
催化剂 0.5~1.0份
环己酮 10~20份
甲苯 20~40份。
所述有机硅树脂为甲基有机硅树脂、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或甲基有机硅树脂 与甲基苯基有机硅树脂混合物。
所述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20、环氧树脂E-44或环氧树脂E-20与环氧树脂 E-44的混合物。
所述催化剂选自萘酸锌、异辛酸锌或萘酸锌与异辛酸锌的混合物。
上述的低表面能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环氧树脂、催化剂分别溶解于环己酮中分别形成环氧树脂环己酮溶液、催 化剂环己酮溶液;
b.将环氧树脂环己酮溶液、偶联剂加入有机硅树脂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催 化剂环己酮溶液,加热至反应体系出现沸腾及回流,在回流温度下保温1-2 小时;
c.分步减压脱水
即首先在真空度500mmHg下搅拌脱水1-2小时,然后在真空度600mmHg 下搅拌脱水1-2小时,加入甲苯混合后,即得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
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的固化
将上述所得的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 按一定配比搅拌混合均匀,室温固化,即得固化后的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
其中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的混 和比例按按重量份数比计算即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 烷∶正硅酸乙酯为100份∶1.0~2.0份∶0.5~1.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低表面能树脂,即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通过偶联剂及催化剂的作 用将环氧树脂有效的接枝到硅树脂上而形成复合树脂,通过环氧树脂的复合增 加了硅树脂的附着力。同时通过特殊的固化剂体系(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 正硅酸乙酯)兼顾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与硅树脂的羟基的固化反应,并且使 固化反应更加彻底,导致硅树脂表面结构紧凑,粗糙度下降,从而提高了硅树 脂的接触角,使得硅树脂的表面能进一步降低。经按照GB 1720-79(89)漆膜附 着力测定法及座滴法接触角测定法检测,该树脂经固化后,其附着力达到2级, 其接触角达到112°;而相应的纯硅树脂的附着力为4级,其接触角为9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但并不限制本本发 明。
实施例1
a.将10份环氧树脂E-44溶解于15份环己酮,将1.0份催化剂萘酸锌溶解 于5份环己酮;
b.将上述环氧树脂溶液及1.0份KH560加入120份甲基有机硅树脂中,搅 拌混合均匀,加入上述催化剂溶液,加热至反应体系出现沸腾及回流, 在回流温度下保温2小时;
c.首先在真空度500mmHg下搅拌脱水2小时,然后在真空度600mmHg下搅 拌脱水1小时,加入40份甲苯即得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
d.将100份上述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与2.0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0.5份正硅酸乙酯混合搅拌均匀,室温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图像色阶设计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图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