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旋肉碱水饮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2976.8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光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12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肉碱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左旋肉碱水饮料属于一种含有左旋肉碱(L-carnitine)的水饮料。
背景技术:
左旋肉碱 (L-carnitine),又称L-肉碱或音译卡尼丁,别称L-肉毒碱、维生素BT,化学名称β-羟基γ-三甲铵丁酸,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在人体内左旋肉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作为脂肪酸运输的载体,以乙酰基左旋肉碱的形式将中长链脂肪酸,从细胞线粒体膜外转移到膜内,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产生能量。2、保护细胞:将过量的脂酰辅酶A排除体外防止其损坏细胞。3、防止乳酸积累:左旋肉碱可以减少乳酸生成量。左旋肉碱的补充具有许多重要作用:
1、减少身体脂肪,降低体重。
2、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预防心脏病。
3、在运动时帮助身体燃烧脂肪,提高运动时的能量、耐力和运动成绩。
4、促进丙酮酸代谢供能,减少乳酸在肌肉细胞中的堆积。
5、增强心肌细胞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高强度运动时心脏的负担。
6、增强机体活力,缓解疲劳。
7、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8、预防运动时产生脂质过氧化物,保护肌纤维不受游离基团的伤害。
9、减慢人体的衰老过程。
10、对性功能也有很大帮助。
左旋肉碱是目前发现的减肥效果最好而又安全的营养素。下面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相关的权威报告和规定:
1905年:俄国人Gulewitsch和Krimberg从肌肉中提取并分离出左旋肉碱。
1940年:Frankle发现左旋肉碱是人体必需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BT”。
1959年:Fritz确认左旋肉碱是脂肪氧化过程中必需载体,为机体提供能量来源,从而确认其为人体必需物质。
198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管理手册登载左旋肉碱为天然物质。
198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确规定,左旋肉碱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
1985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营养学术会议上,维生素BT被指定为“多功能营养品”。
1990年:美国药典第二十二版收载左旋肉碱。
199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美国专家委员会确认左旋肉碱是“公认安全无毒”的。
1994年:德国卫生部规定使用左旋肉碱无需最高上限。
1994年:美国药典第二十三版收载左旋肉碱原料外,又增加片剂和口服液。
1995:年国际肥胖症健康促进协会将左旋肉碱评为年度健康奉献科研成果。
1996年:中国第十六次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允许在饮料、乳饮料、饼干、固体饮料、乳粉中使用左旋肉碱。
1997:年我国卫生部科教发13号文件认定左旋肉碱为安全营养强化剂。
2003:年被国际肥胖健康组认定为最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营养补充品。
目前,世界上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在婴儿奶粉中加入左旋肉碱以预防肉碱缺乏症。经各国安全性试验,证明左旋肉碱是安全的。左旋肉碱已应用于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并已被瑞士、法国、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法定的多用途营养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了左旋肉碱酒石酸盐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应用于咀嚼片、饮液、胶囊、乳粉及乳饮料等。
人体内的左旋肉碱来源于自身合成和食物摄入。左旋肉碱在人体的肝脏和肾脏中产生,并大部分储存在脑、心脏、肝脏、精液和肌肉中。人体内每天大约合成20毫克左旋肉碱,仅可提供每日所需左旋肉碱的10%左右,其余部分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而一般人每天只能从膳食中摄入50毫克左旋肉碱,尤其禁食、素食、偏食、吃未强化肉碱的配方食品的婴儿等人群更是左旋肉碱摄入不足。膳食中赖氨酸、维生素及铁含量低也导致肉碱的缺乏。许多病人如心脏病、高血脂症、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症以及某些肌肉和神经性疾病等、高运动者、孕妇、老人、儿童其肉碱水平普遍低下,无法更好的促进人体内脂肪转化成能量,急需补充左旋肉碱。左旋肉碱的补充主要依靠外源性补充,作为一个多功能、安全无副作用的营养补充品,在全世界许多人已开始注重补充左旋肉碱,主要用于减脂、增强耐力、抗疲劳、延缓衰老和增进健康。
综上所述,急需补充人体合成及膳食中摄入不足的左旋肉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光,未经李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29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