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的调理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3091.X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正义;王金枝;高建峰;朱春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控制 损失 畜禽 粪便 处理 调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置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的调理剂。
本发明还涉及利用上述调理剂进行畜禽粪便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崛起,但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滞后,其废弃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废弃物含有较高的植物生长所需的N、P、K和有机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资源。堆肥工艺以其成本低廉,能有效杀灭病原菌,改善畜禽废弃物不良的物理性状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但是,在堆肥过程中碳氮损失较为严重,不仅降低了堆肥产品的农用价值,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通过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因此,为了实现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及适应规模化处理的发展趋势和达到环保要求,控制鸭粪处置过程中的碳氮损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近二十年来,国内形成了大量畜禽废弃物处置过程中控制氮素损失的方法:
1)向物料中添加木屑、稻壳、米糠等C/N比较高的物质减少NH3挥发损失;
2)添加活性炭、沸石、膨润土等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天然物质减少NH3挥发损失;
3)添加过磷酸钙、明矾、竹醋酸等通过降低堆肥物料pH值来减少NH3挥发;
4)添加外源微生物调节C、N代谢减少氮素损失。
然而,以上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控制氨挥发效果明显,但均未考虑在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设计出减少碳氮损失的鸭粪资源化处置方法和工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的调理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调理剂进行畜禽粪便处理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用的调理剂,为秸秆粉末和沸石粉的混合物,秸秆粉末和沸石粉的重量比为40~100∶45~60。
所述的调理剂中,秸秆粉末为4~7目,沸石粉末为40~80目。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方法,将芦苇秸秆和沸石粉碎混合,混合比例按每吨畜禽粪便加入40~100kg秸秆和45~60kg沸石粉;保持水分为55%~65%,进行腐熟处置。
所述的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方法中,秸秆粉末为4~7目,沸石粉末为40~80目。
所述的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方法中,腐熟处置采用翻堆方法,高温期物料温度不超过65℃。
所述的控制碳氮损失的畜禽粪便处理方法中,畜禽粪便为鸭粪便。
本发明是通过添加调理剂来控制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过程中控制碳氮养分的损失,符合低碳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入调理剂对氨挥发的影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入调理剂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示意图,图中:a是CH4排放积累值,b是CO2排放积累值,c是N2O排放积累值,d是CO2-e排放积累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既能减少畜禽粪便在资源化处置过程中氮素损失,又能减少碳素损失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芦苇秸秆和天然沸石为调理剂,加入到畜禽粪便(效果最好的是新鲜鸭粪)中进行堆放和发酵处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控制养鸭废弃物碳氮养分损失的低碳环保技术。
具体地说,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粉碎机对上一年的芦苇秸秆和天然沸石进行预处理,秸秆的粉碎粗细度为4~7目筛,天然沸石的粉碎粗细度为40~80目筛,处理后备用。
将畜禽粪便与调理剂充分混合后进行普通的腐熟处置,在升温期和高温期内采用翻堆的方式控制堆肥物料温度不超过65℃,保持堆肥物料湿度在55~65%。经过30~40天堆肥达到腐熟,可以作为蚯蚓养殖的饵料或肥料使用。
本发明中调理剂为秸秆和沸石粉的组合,其添加量按照每吨畜禽粪便加入40~100kg秸秆和45~60kg沸石粉。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添加芦苇秸秆和沸石粉作为氨挥发抑制剂能明显地降低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保证堆肥产品的肥效,减少对养鸭(鸡)场周围环境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丙树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防锈涂料
- 下一篇:公交自助加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