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的混合搅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3812.7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林;施军;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20 | 分类号: | B01F7/20;B01F15/00;B01F3/1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混合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的混合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无缝钢管生产速度的加快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诸多的不足,一些老设备和传统生产工艺都面临着挑战。
无缝钢管在加热过程中,炉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等与钢表层中的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与扩散,表面形成大量的氧化铁皮。为了下道冷拔工序,要进行表面氧化皮去除,即钢管除鳞技术。目前国内除鳞普遍采用酸洗、抛丸等传统工艺,酸洗产生的废酸和废气严重污染环境,越来越受到国家环保的限制。抛丸产生的粉尘污染也很严重,而且造成钢管表面变形有很多麻坑,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冷态不锈钢/碳钢的线材、棒材及带钢高压水喷丸除鳞方法和湖南有色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的金属线材或棒材磨料水射流除鳞方法及设备,是采用高压水混合液喷射到钢材的表面,主要用于线材、棒材等产品的外表面除鳞,而在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由于热处理产生的钢管内表面氧化皮无法去除,以至于无法满足下道冷拔工序的要求。
为了改变以上缺陷,现改用除鳞砂水直接对钢管的表面进行高压冲刷,以实现除鳞的目的,由于所用除鳞砂水为除鳞砂与水混合后进行,因此,需将两者的混合达到一定的均匀性,才可借助高压水在喷头内形成一定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使除鳞砂与水充分混合的物料的混合搅拌器。
本发明包括桶体、与桶体同心竖向布置的搅拌轴,在桶体内的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叶片,在桶体外的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减速机构与设置在桶体外的电机连接,在桶体上端设置进料口,在桶体内设置吸料管,所述吸料管的上端与设置在桶体外的水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桶体的内底横截面呈W形。
本发明的浆液可在桶体内形成呈ω型和圆周的对流运动,流体上下周向剪切对流循环,料浆弥散均匀,具有能耗低、弥散均匀、搅拌强烈、搅拌轮使用寿命长、固相不沉槽等特点。本发明节能明显,能耗较老式搅拌桶可降低20%~40%,在系统停止后不需卸料就可直接带料启动,是取代常规搅拌槽的理想设备,可提高除鳞砂与水的混合均匀性,利于钢管的除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有桶体1、与桶体1同心竖向布置的搅拌轴。
本发明的桶体1的内底横截面呈W形。
在桶体1内的搅拌2轴下端连接叶片3,在桶体1外的搅拌轴1通过传动减速机构4与设置在桶体1外的电机5连接。
在桶体1上端设置进料口6,在桶体6内设置吸料管7,吸料管7的上端与设置在桶体1外的水泵8的进口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行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活性组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