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菌株FL7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4333.7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乔建军;孙丽范;符玲;刘富平;张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09K17/00;C12R1/84;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无机 磷化 粉状 酵母 菌株 fl7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溶解难溶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菌株及用途。
背景技术
磷肥施加到农田后会很快和无机酸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磷,植物难以吸收。应用微生物提高农作物生长有效磷水平的应用研究最早在前苏联进行。1935年,前苏联研究者Mankina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解磷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var.phosphaticum),它能分解核酸和卵磷脂,接种于土壤中后可提高土壤中可溶磷的含量。我国对解磷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前东北农科所从东北黑土和灰化土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分解有机磷的巨大芽孢杆菌。溶磷微生物在土壤中普遍存在,能以环保而可持续的方式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有效磷。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溶解磷化合物的能力,但是在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应用中可行性较低,或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验室简单的筛选条件,使筛选出的微生物不能适应于复杂的土壤环境;或者是微生物自身对不同的土壤环境适应性和耐受性较差,影响其溶磷能力的发挥;同时,有些细菌的溶磷能力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可能随多次传代而丧失。因此,筛选更多新型的溶磷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遗传稳定性高的菌株,对溶磷微生物的推广应用和丰富溶磷微生物菌种库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菌株FL7。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菌株FL7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菌株FL7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进行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0年7月13日,保藏号:CGMCC NO.4008。
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菌株FL7CGMCC NO.4008的用途。
所述用途为用于溶解无机磷化合物或用于利用纤维素。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一种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菌株FL7 CGMCC NO.4008,具有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能力,并且具有利用纤维素的能力,对高温、高NaCl浓度、高铵离子浓度和偏碱性环境等具有好的耐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菌株FL7 CGMCC NO.4008在Pikovskay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
图2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菌株FL7 CGMCC NO.4008的显微照片。
图3为温度对FL7生长量的影响。
图4为pH值对FL7生长量的影响。
图5为NaCl浓度对FL7生长量的影响。
图6为铵离子浓度对FL7生长量的影响。
图7为环境条件对解磷菌FL7解磷能力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能溶解无机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是从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实验基地采集农业废弃物堆肥样品中分离获得的野生菌株。
本发明的一种能溶解磷化合物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farinosa)菌株FL7CGMCCNO.4008具有以下微生物学特性:
1.固体培养特征:
本发明的菌株在Pikovskaya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呈乳白色,无光泽,中央有凹陷,边缘不规则且表面多褶皱(见图1)。其发酵培养液浑浊,偏酸性,瓶底有菌体沉淀,可在液面形成白膜,是产膜酵母。
2.形态特征: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为球形、卵形或腊肠形,能出芽生殖,能形成假菌丝(见图2)。
提取菌株FL7基因组,对其ITS区基因保守区序列进行测序,应用BLASTN程序与GenBank、EMBL、DDBJ和PDB等数据库中已知的ITS区基因保守区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得知,本发明的菌与毕赤酵母属亲缘关系较近。菌株FL7与毕赤酵母属(Pichia)中的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亲缘关系最近,分支置信度达到98%,且由于FL7与菌株Pichiafarinosa strain ATCC 20210具有最高的相似性99%,结合菌落形态观察结果可认为FL7为一株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4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静电聚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