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103.2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海;王敬;杨桂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中的管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系统中,对于需要空气单向流通的管路,通常需要在该管路上安装止回阀。
止回阀是一种自动阀。现有的止回阀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其中,升降式止回阀可以分为立式止回阀和卧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可以分为单瓣式止回阀、双瓣式止回阀和多瓣式止回阀。对于上述止回阀来说,其可以包括位于阀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管路中的进气管连接,出气口和管路中的出气管连接,阀体内的弹簧沿气流流动方向横向设置,从进气口流入管路中的气流,可以压缩弹簧,然后从出气口流出,反向则无法压缩弹簧,从而不会出现气流反向流通的现象。
但是,随着电力机车空气管路的结构日渐复杂,布设管路元件的空间十分有限,而现有的止回阀体积较大,无法满足空间需求,而且止回阀的安装方式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止回阀体积较大,无法满足空间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阀体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下部和上部贯通开设气流入口通道和气流出口通道,且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开设在所述阀体的同侧,所述气流通道上部与所述气流出口通道连通处开设有与所述阀体外部贯通的阀门容置腔,所述阀门容置腔的直径大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直径,所述阀门容置腔内容置一阀门,所述阀门包括套筒状的阀堵和阀瓣,所述阀堵扣设在所述阀门容置腔的上部,且所述阀堵的边缘形成凸沿固设在所述阀体的上部,所述阀瓣滑设在所述阀堵的内壁上,所述阀堵和阀瓣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所述阀瓣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封堵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气流出口通道的连通处。
所述气流通道的上部还固设有与所述阀瓣的外壁相对设置的阀座。
所述阀瓣的外壁还固设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的尺寸与所述气流通道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密封垫片的中心还设有对位孔。
所述气流通道的上部固设有与所述阀瓣的外壁相对设置的阀座,所述阀瓣的外壁还固设有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的尺寸与所述气流通道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阀堵的边缘凸沿与所述阀体接触的位置上设有密封圈。
所述气流出口和气流入口上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上述止回阀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阀体贴合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上下排列且与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相对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以及左右排列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安装支架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两个竖直侧面上分别设有上下排列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阀体沿气流流入方向贯通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对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阀体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一固定孔中的螺钉以及穿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的螺钉与所述安装支架螺接,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第一盲孔以及气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第二盲孔以及气流入口连通。
该止回阀的长、宽、高分别为75毫米、50毫米以及63毫米。
本发明的止回阀相对于现有的止回阀来说,其体积明显减小,能够满足电力机车内部空间有限的需求。而且,管路可以从阀体的同侧接入,因此,本发明的止回阀能够安装在平板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安装方式灵活。另外,本发明的止回阀通过安装支架进行安装时,还具有换向方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止回阀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止回阀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止回阀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止回阀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止回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沿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沿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沿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沿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镀覆溶液中有机酸的定性分析方法
- 下一篇:风扇转速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