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690.5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昌;职山杰;刘元胜;魏振国;刘刚;周细威;钱胜保;宋端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2 | 分类号: | B60G7/02;B60G1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液压 平板车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运输的特种大型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车悬挂装置是车辆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用于传递作用在车轮、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以缓和不平路面传递给车架的冲击。
目前,公知的模块液压平板车的悬挂系统一般是由悬臂、与悬臂相连接的平衡臂、分别连接在悬臂和平衡臂上的油缸、以及车桥等部件所构成。其中,悬臂与车架一般通过回转轴承连接或悬臂间接作用于悬臂轴上的轴承连接,回转轴承带动悬臂以达到不仅可以回转,又能升降的功能,由于悬臂需要转向,很容易造成扭曲变形,同时悬臂在回转时容易与车架产生干涉;而平衡臂与油缸则通过球头连接,油缸球头结构的润滑系统不好,维修、保养困难,更容易磨损;最后每一个悬臂、平衡臂只作用一个车桥,每个平衡臂承受的冲击力巨大,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其包括与平板车车架相连接的悬挂单元、与所述的悬挂单元相连接的车桥,所述的悬挂单元包括:悬臂、平衡臂以及油箱,所述的悬臂与车架相直接连接,所述的平衡臂通过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的悬臂和车桥相连接,所述的悬挂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的悬挂单元同时与一个所述的车桥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油缸包括悬挂油缸和转向油缸。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悬挂油缸通过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的悬臂和平衡臂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转向油缸分别与所述的平衡臂和车桥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为销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能为车辆提供所需要的足够大的支撑力,同时保留了车辆整升、整降的功能,保证每轴线所受压力均匀的同时,有效的降低悬挂系统的制造成本和减少装配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车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悬挂单元;2、车架;3、悬臂;4、平衡臂;5、车桥;6、悬挂油缸;7、转向油缸;8、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其包括与平板车车架2相连接的悬挂单元1、与悬挂单元1相连接的车桥5。悬挂单元1一般包括:悬臂3、平衡臂4以及油箱。
在本实施例中,悬臂3设置在车架2下方,并与车架2相直接连接,不再设置过度回转轴承,使车架2和悬挂单元1相一体设置;平衡臂4的一端部通过销轴8与悬臂3底部相连接,另一端部也通过销轴8与车桥5相连接,替代原先平衡臂4与车桥5的轴孔配合。悬挂单元1共设置有两个,即两个悬臂3和平衡臂4同时对称的作用在同一个车桥5上,通过互补让悬臂3受力均匀,避免了之前单独一组悬臂3、平衡臂4承受巨大的冲击力,也可根据需要调整两个悬臂3的轮心距和轴心距。油缸包括和悬挂油缸6和转向油缸7:悬挂油缸6通过销轴8分别固定在悬臂3和平衡臂4上;而转向油缸7分别作用在平衡臂4和车桥5上,通过转向油缸7带动车桥转向,避免了传统悬挂油缸6即需升降又需转向而带来的影响。
在工作时,当平稳运行出现单向或双向横坡和不平坦情况时,悬臂3和车桥5会随机由悬挂油缸6提供补偿,以适应路面的清况,最大限度保持整车平稳运行,大大减缓了车架2的变形;当车需要转向时,由转向油缸7提供转向动力直接带动车桥5转向,解决了以前通过回转轴承带动悬臂3而造成悬臂3的扭曲变形,同时也不需要考虑悬臂3的回转中心范围与车架2产生干涉。
这样,可以满足多种情况下公路大减的运输要求,还可以保证在较小,较窄的路面上工作;而且使用方便,容易装配、维修、保养,节约了时间和资金。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