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6073.7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同玉;王向东;武多娇;朱冬;戎瑞明;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移植 急性 排斥 反应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试剂盒,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受者免疫系统识别异体移植肾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发生时间的早晚、病程进展的快慢。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于移植后任何时间,并以最初一个月内最为多见。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多为迟发性过敏性细胞免疫,其病理则主要有以下两型:细胞性排斥反应为主者多为肾间质水肿和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浸润,体液性排斥反应为主者多为中、小动脉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和血管炎,部分病例可兼有上述两种反应。相比于其他各类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最多见,所有尸体肾移植和非同卵孪生亲属肾移植病人都有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由于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发生率,医学界对于该问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除此之外,急性排斥反应还具有发生时间不定、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轻排斥对于移植肾的损害。鉴于以上所述几点,探索具有诊断价值的新型简易生物标记物不仅有益于急性移植肾排斥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临床上肾移植后病人多数长期使用环孢素,而使用环孢素后,多数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程度轻。同时,由于病理的不确定,其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不能很好的协助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移植肾细针穿刺活检,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移植肾多普勒超声肾血管阻力测定。但血管阻力的测定只能为一辅助指标,对于确诊的意义相对并没有穿刺大。穿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在目前仍有许多不便之处。首先,肾活检有滞后性,进行肾活检需要有一定的指证,而这些指证的出现,往往表示肾功能的损害已经发生。其次,肾活检多为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后的选择,而排除过程中的检查和诊断又需耗去大量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资源浪费。再者,肾活检手续较为繁琐,其前期检查、手术操作、后期处理都有相关的要求,施行不便,因此,定期随访肾活检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往往较难接受。综上所述,如能有更为灵敏、特异、方便的指标代替肾活检进行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将为医护人员、病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必然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试剂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由生物蛋白及其酶标抗体,pH值为9.6的碳酸盐缓冲液,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血清蛋白稀释液,终止液,四甲基联苯胺底物溶液,正常人血清和阳性对照血清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