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6659.3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频;张连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频 |
主分类号: | G07G1/14 | 分类号: | G07G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服务器端 数据 安全 国家 防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线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涉及一种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行国家(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是以IC卡技术和演化改进为基础的防伪税控系统,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技术和思想,在当前网络技术和网络普及条件下,已经不适合了。
国家(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以纸基的发票上的数据当作基础数据,为保持纸基的数据安全和不被篡改,使系统设计得异常复杂和庞大。
这个系统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如:纳税企业设备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企业报税和繁琐税务机关征流程带来的劳动力成本,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是用增加纳税人的成本去保证系统安全的。
事实上,国家(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应当将对基础数据安全保障设计转移到网络的数据库上。本质地讲,现行国家(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数据流方向设计错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
克服现行国家(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数据流方向设计的错,提供了一种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税控系统,将对基础数据安全保障设计转移到网络的数据库上,这样设计使系统大为简化,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开发运行成本,系统同时又有极强的功能和系统扩展能力。如:可形成更大的ERP管理网络;如:可增加手机开票、税务机关开票和异地开票等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包括。
1. 发票发售子系统”向企业发售发票,处理废票。
2.“企业网上开票子系统”纳税企业网上填报和打印发票。
3.“报税子系统”纳税企业报税操作和税务机关核准。
4.“查证子系统”对开出的发票的查证。
5. “注册,纳税企业退出和企业挂失子系统” 受理新纳税企业注册,纳税企业退出和纳税企业USB KEY(或和数字证书)挂失请求。
6.“税务机关管理子系统”,税务机关授权管理。
本发明的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设计为将(增值税)发票的全部信息存储在服务器端,对一个具体发票的信息只对这个发票的受票人、这个发票的开票人和税务机关查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不要求纳税企业有任何特殊设备,只需要能够上网,普通打印机,起钥匙作用的USB KEY(或和数字证书);没有纳税企业设备维护成本;企业报税和税务机关征税劳动量大大减少;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也要远远低于现行系统。
除此外,基于服务器端数据安全的国家防伪税控系统的优点还有:
1.系统更简洁,更快捷,高效
2.能实现现行系统全部性能和安全特性,比现行系统性能更好,更安全
3.在税务端可以不存在偷漏税可能
4.是全国规模的单项ERP系统,可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如与海关,银行连接
5.有很好的功能扩展能力,如手机开票、税务机关开票和异地开票等功能
6.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分析的基础数据库。
附图说明
图1 发票发售子系统。
图2 企业网上开票子系统。
图3 报税子系统(在税务机关内,C/S,为不能上网纳税人设计)。
图4 报税子系统(网上报税,在Internet上,C/S)。
图5 查证子系统(个人查证发票)。
图6 查证子系统(审计或集中查证发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频,未经赵永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