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f/SiC复合材料钎焊的钯钴金基高温钎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6697.9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熊华平;陈波;李晓红;毛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sub sic 复合材料 钎焊 钯钴金基 高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Cf/SiC复合材料钎焊的钯钴金基高温钎料。
背景技术
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很有应用前途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但由于陶瓷材料的加工性能差、耐热冲击能力弱,以及制造尺寸大而且形状复杂的零件较为困难等缺点,通常需要与金属材料组成复合结构来应用,或者通过陶瓷自身的连接来实现复杂构件的制造。
国内外关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f/SiC)的连接研究,公开报道的有使用AgCuTi钎料(见《材料科学与工艺》,vol.17,增刊1,2009,p1-4,作者:陈波,熊华平,程耀永,毛唯,);Ni基钎料钎焊Cf/SiC自身,以及采用Ti箔-Cu箔叠层连接Cf/SiC与Nb合金的研究结果,其中Ni基高温钎料连接Cf/SiC自身接头室温四点弯曲强度只有58MPa左右(见“Cf/SiC陶瓷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的高温钎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作者:钢铁研究总院,张勇.2006年6月)。采用AgCuTi钎料,或者Ti箔-Cu箔叠层连接Cf/SiC,其接头耐热温度很难超过5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一种用于Cf/SiC复合材料钎焊的钯钴金基高温钎料。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成份重量百分比为:Co 21.0~32.0,Au:8.0~22.0,Cu 0.0~4.0,Ni:0.0~7.0,V:4.5~15.0,Pd余量。
其成份及重量百分比还可以为:Co 21.0~32.0,Au:8.0~22.0,Ni:0.0~7.0,V:4.5~15.0,Pd余量。
其成份及重量百分比还可以为:Co 21.0~32.0,Au:8.0~22.0,Ni:1.0~7.0,V:4.5~15.0,Pd余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本发明所述钯钴基高温钎料可以用来钎焊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自身连接接头强度高而且高温(600℃~800℃)性能比较稳定,比如本发明钎料熔化温度与传统的系列镍基钎料大体处于同一水平,但对应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接头室温三点弯曲强度从传统镍基钎料对应的58MPa提高至110~160MPa;而相对于钎焊陶瓷用的传统AgCuTi钎料,本发明钎料的熔化温度提高了250℃~350℃,其钎焊Cf/SiC复合材料接头高温性能明显改善,连接接头甚至在传统AgCuTi钎料几乎熔化的800℃温度下仍维持接头室温强度的60%以上。本发明钎料还可以用来连接相应的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如高温合金等)组合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钎料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Co 21.0~32.0,Au:8.0~22.0,Cu 0.0~4.0,Ni:0.0~7.0,V:4.5~15.0,Pd余量。
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还可以为:Co 21.0~32.0,Au:8.0~22.0,Ni:0.0~7.0,V:4.5~15.0,Pd余量。
钎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还可以为:Co 21.0~32.0,Au:8.0~22.0,Ni:1.0~7.0,V:4.5~15.0,Pd余量。
制备上述高温钎料的方法是,首先在氩气保护条件下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将此合金原料熔炼成合金锭;然后使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钎料:
(1)采用氩气雾化制粉设备制备粉末状钎料;
(2)在氩气保护条件下采用急冷态箔材制备设备制备急冷箔带钎料;
(3)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从合金锭上切出薄片,再将薄片正反面机械磨光。
(4)由合金锭通过多次室温轧制、热处理的工艺直接制成合金带材。
使用上述高温钎料进行钎焊的方法是:
(1)装配,根据连接接头的要求进行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之间的装配,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或复合材料/金属接头中陶瓷与相邻金属缓释层之间加入本发明粉末状钎料、急冷箔带钎料、或合金粉末状钎料,或从合金锭上切出的钎料薄片,或轧制而成的钎料合金带材;
(2)加热,焊件装配后连同夹具一起放入真空加热炉中,保温后再随炉冷却至室温,或者气体保护感应加热,保温后冷却。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钣金焊缝整平机
- 下一篇:单面焊接装置的送丝盘机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