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承载容器和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7450.9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坂内昭子;得能敏郎;竹内正太郎;楠雅统;加藤知己;桑田正弘;早川直志;僧伟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承载 容器 成像 设备 | ||
1.一种液体承载容器,该液体承载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包括:
包含液体的液体容纳袋;以及
供给口部分,该供给口部分具有可弹性变形部分,通过该可弹性变形部分,中空喷嘴元件从成像设备一侧刺入;其中
所述供给口部分直接保持在所述液体容纳袋上形成的凹陷部分中,并且,中空喷嘴元件穿过供给口部分和液体容纳袋,以面对液体容纳袋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供给口部分通过配合到其中而固定到所述凹陷部分上,所述凹陷部分形成在液体容纳袋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供给口部分通过粘接、焊接或者绷紧元件固定到液体容纳袋的凹陷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凹陷部分通过将向外突出的部分推入其中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供给口部分被保持在所述液体容纳袋的内侧,使得其不与液体形成接触。
6.一种液体承载容器,该液体承载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并且包括:
液体容纳部分,该液体容纳部分由低粘性树脂制成并且通过吹塑形成;
供给口部分,通过该供给口部分,中空喷嘴元件从成像设备主体一侧刺入,其中
所述供给口部分焊接或粘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分的壁面上形成的凹陷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
所述供给口部分具有由弹性元件形成的一部分,该部分配合到所述凹陷部分中;且
所述供给口部分的外周直径大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周直径,且所述供给口部分被推入到所述凹陷部分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在吹塑模制坯料时的气体流入孔迹线和气体流出孔迹线位于用液体容纳部分的凹陷部分中的供给口部分所覆盖的部分,所述坯料是吹塑的原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流入孔迹线和流出孔迹线成形为用于注入液体的孔。
10.一种液体承载容器,该液体承载容器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并且包括:
液体容纳部分,该液体容纳部分由低粘性树脂制成并且通过吹塑形成;
供给口部分,通过该供给口部分,中空喷嘴元件从成像设备主体一侧刺入,其中
所述供给口部分布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分的壁面上形成的凹陷部分内;且
所述供给口部分具有弹性元件形成的至少一部分,该弹性元件用绷紧元件从凹陷部分的外周绷紧,同时被压缩在液体容纳部分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在吹塑模制坯料时的气体流入孔迹线和气体流出孔迹线位于用液体容纳部分的凹陷部分中的供给口部分所覆盖的部分,所述坯料是吹塑的原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流入孔迹线和流出孔迹线成形为用于注入液体的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供给口部分粘接或者焊接到液体容纳部分中的中空喷嘴元件穿过的一部分及其周边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所述绷紧元件是捆扎带或者可变形丝线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其中,在液体容纳部分上形成折叠部。
16.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设备可拆卸地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承载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4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
- 下一篇:杂芳基胺化合物、有机发光装置和平板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