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脉冲压缩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8498.1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月;谢辰;胡明列;宋有建;柴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压缩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多通脉冲压缩器,该多通脉冲压缩器由结构相同、按凹球面反射镜的凹球面共轴相对放置的的第一端镜I和第二端镜II构成,所述的每个端镜包括圆环状支座,在圆环状支座的一侧圆环面上配置转动环,在圆环状支座的另一侧圆环面上设置调节转动环绕水平前后方向的x轴转动±2.5°的微调旋钮,以及调节转动环绕竖直z轴转动±2.5°的微调旋钮,其特征在于,转动环绕水平左右方向的y轴转动的角度为0到360°,转动环上装配有凹球面反射镜,凹球面反射镜的镜面直径φ为30~100mm,曲率半径R为1~20m,厚度D为5~10mm,凹球面反射镜上开设一条通透槽,沿镜面周向的通透槽宽度b为4~10mm,沿镜面径向的通透槽长度a为12~40mm,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1)与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2)的凹球面上均镀覆色散补偿膜系;或者在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1)的凹球面上镀覆色散补偿膜系,而在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2)的凹球面上镀覆高反射膜系;或者在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1)的凹球面上镀覆高反射膜系,而在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2)的凹球面上镀覆色散补偿膜系。
2.一种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脉冲压缩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1)将第一端镜I和第二端镜II按其上的凹球面反射镜的凹球面相对共轴放置在待压缩脉冲的光路中,并保证两个凹球面反射镜的凹球面间距L小于2m~40m,即两个凹球面反射镜的的凹球面间距小于它们的曲率半径之和;
2)采用一个全反射镜调节待压缩脉冲光束,使待压缩脉冲光束经过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的通透槽入射至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并保证入射光束与第一端镜和第二端镜的共轴之间的夹角为0°,然后调节第二端镜上的微调旋钮,使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返回的光束落在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而后再调节第一端镜上的微调旋钮,使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返回的光束再落在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如此反复调节第一端镜的微调旋钮,使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返回的光束落在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和调节第二端镜的微调旋钮,使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返回的光束落在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直至调节到在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的凹球面上的光斑和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的凹球面上的光斑形成封闭环状的光斑轨迹为止;当此之时,旋转第二端镜转动环带动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转动,使得由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封闭环状光斑轨迹的最后一个光斑返回的光束通过第二端镜凹球面镜上的通透槽输出;
3)当完成上述步骤的调节时,光束每经过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或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的色散补偿膜系的一次反射,就获得了相应的单次色散补偿量DDM对应的压缩效果;通过旋转第二端镜转动环,令光束从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的封闭环状光斑轨迹的不同位置经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上的通透槽输出,则每个不同的输出位置对应着光束在多通脉冲压缩器内不同的反射次数;当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和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均镀覆有单次色散补偿量为DDM的色散补偿膜系时,则该装置是以DDM的两倍即2DDM为单位对脉冲实现压缩的离散调节;当第一端镜凹球面反射镜和第二端镜凹球面反射镜其中的一个凹球面镀覆有单次色散补偿量为DDM的色散补偿膜系而另一个镀覆高反射膜系时,则该装置是以DDM为单位对脉冲实现压缩的离散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84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