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分类、收购、检测、计量、打包、抽空封闭的处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69497.9 申请日: 2010-08-31
公开(公告)号: CN102380503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1
发明(设计)人: 魏元龙 申请(专利权)人: 魏元龙
主分类号: B09B5/00 分类号: B09B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63411 黑龙江省大庆***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垃圾 分类 收购 检测 计量 打包 抽空 封闭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涉及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到垃圾分类、收购、检测、计量、打包机打包、抽空封闭的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世界各国垃圾处理一般采用清扫、运输、焚烧、填埋的运行模式 

一、清扫运输: 

清扫是一项很原始的方法,由于机械化的提高所以就出现了机械化清扫车,但是也离不开清扫工人去扫干净城市的各个角落,清扫工人把扫到一起的垃圾混合集中到一起,送到指定的垃圾集中站点,然后用专用的垃圾清运车送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填埋,或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这就是目前垃圾处理运行的基本模式。 

二、垃圾填埋处理 

这种方法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占垃圾处理的主导地位。近几年来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已建成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填埋场在技术水平上总体而言还符合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另外在我国大城市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的垃圾堆放场或填埋场,这些填埋场还未达到使用年限就报废了,由于最初的选址、设计等历史原因未按照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建设,这类填埋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填埋场的技术规范离发达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导致设计的填埋场先天不足,在场底防渗滤处理上与发达国家比还差得很远,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排人大气,还缺乏有效地回收利用。 

这种垃圾自然排放的方式对大气以及周边的环境都造成了危害。据测算,我国主要城镇所排放的生活垃圾每年多达1.2亿吨以上。由这些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250亿~300亿元,而这种可再生资源,本可以创造价值高达2500亿元的财富。可是却成了污染环境的原材料。所以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三、焚烧处理 

1、焚烧垃圾有二种,一种是单纯焚烧处理垃圾厂,另一种是焚烧发电。日本有1899座焚烧垃圾厂和焚烧垃圾发电厂,是世界上曾一度视为占上风的处理垃圾方法。而今实践证明其弊端多多:巨额的资金投入与很小的处理能力极不协调,上海拟出巨资在浦东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只能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仅为上海日产垃圾的一个零头。上海的垃圾如果全部焚烧,别说一般城市,就连发达的国家也支付不起建厂费用。广州正在兴建的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6.3亿元人民币,日处理垃圾也只有1000吨,仅占目前广州垃圾总量的不足四分之一。由于生活垃圾含水量大所以在焚烧时必须混加助燃燃料,使垃圾处理和发电成本大幅提高,最低处理成本13.1元/吨,最高达109元/吨。目前我国引进焚烧设备(关键部分引进)单位处理投资为40~70万元(吨日),如果按综合折旧年限15年计算,其折旧成本就达88.9-155.6元吨,由于我国垃圾没有实现分类收集,大多数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加上设备折旧费每吨垃圾处理费高达265元/吨, 

四、从以上垃圾处理处理模式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某些大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大多都在跟着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学习,没有自主创新的发展规划,而那些中小城市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自由堆放自由处理的无序化阶段。特别是电子垃圾无序化管理和电子垃圾处理场地二次污染也相当普遍。 

请参考: 

1、工业城市生活垃圾的灰色预测与处置对策研究 

http://www.any17.com 2006-09-09 13:29:39.0 

2、中国国防出版社发行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化技术,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在垃圾堆肥中应用,环境科学,2001、22(5)142-146页 

3、宜兴环保在线技术论坛(生活垃圾技术论坛) 

http://big5.yxhbz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3&ID=1647

4、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初探 

http://www.studa.net/huanjing/060904/15423651.htm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垃圾分类收购、打包、抽空封闭为核心的城市绿色环保垃圾处理系统,他直接改变了垃圾污染的属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元龙,未经魏元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9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