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9793.9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史君;张法智;程光剑;黄集钺;张敏;琼伟格;李民;崔欣;田振英;栾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5 | 分类号: | C07C69/75;C07C67/303;B01J23/44;B01J23/62;B01J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环己烷 甲酸 二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得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
背景技术
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是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中间体。1,4-环己烷二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聚酯生产原料,最大用途在于以1,4-环己烷二甲醇为原料合成PETG共聚酯,再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加工得到瓶、片材及厚材等制品,其产品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磨伤性和耐腐蚀性。改性合成的其它不饱和聚酯树脂,还可用于生产高质量涂料和电子产品等。
1,4-环己烷二甲醇也可用于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所制成的高性能聚酯釉料,用于静电粉末涂料、水基或含溶剂涂料,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其结构的高度对称性可使涂层的硬度、聚酯树脂的结晶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使涂料的稳定性和耐烧结性均得到改善。另外,所得聚酯树脂具有较高的对称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高酯化温度下合成的聚酯树脂着色仍非常小,可用于制造化妆品、医用高性能瓶和特种专用瓶。
作为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中间体,DMCD已经被制备了50多年。九十年代中期,伊斯曼化学公司率先在中等压加氢技术上取得突破,公开号:CN 1099745A专利文件中描述了采用Pd/Rh/AL2O3催化剂,并加入第二组份(第VIII副族金属,如Ni、Ru、Pt)提高加氢活性,反应温度140~220℃、压力5~17Mpa、原料(DMT和DMCD混合物,质量比3∶7)空速为1~30/h-1,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得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其中催化剂中含有最小值为1%(重量)的Pd,Pd的分散度均小于40%,且实际反应压力高达12.5Mpa。
在专利号为ZL 01110643.3的专利文件中描述了由Pd/C和担体AL2O3组成,并加入了第一种助剂金属Ca或Ba、Mg和第二种金属Rh或Ru、Pt制成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10~230℃,压力6Mpa,H2/DMT(mol/mol)比80~120,原料(18gDMT/500mL乙酸乙酯)空速10h-1条件下,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得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其中催化剂中含有最小值为1%(重量)的Pd。
总体来看,目前现有技术中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得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采用的是传统的水溶液浸渍法制备,主要存在活性贵金属分散度较低、制备过程贵重金属消耗量大,且生产方法中所需反应压力高等技术缺陷,如果长期应用于工业生产其费用必然是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生产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该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用量少、分散度高,加氢反应压力低、催化活性高等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生产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DMCD)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在150~300℃温度和氢气压力为3~8MPa绝对压力下,在载于载体上的催化剂存在下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氢气接触,所述催化剂以重量计包括0.1%~3%的Pd、0.01%~3%的Mg和0.01%~3%的四价金属(M),最佳为0.1~0.5%的Pd、0.1~2%的Mg和0.1~2%的四价金属M,M4+选自Ti4+、Zr4+、Sn4+、Mn4+和Cr4+中的一种或多种,余量为载体氧化铝或氧化硅、分子筛、氧化钛及这些氧化物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可用下述方法得到:
(a)将水溶性M4+盐和水溶性Mg2+盐溶于水配置成溶液,将所述溶液加入到含载体的碱性水溶液中,制成MgM4+Al-LDHs/Al2O3;
(b)将水溶性钯盐配置成钯盐水溶液,将步骤(a)得到的MgM4+Al-LDHs/Al2O3置于钯盐水溶液中,经静置、过滤、干燥、焙烧后得到所述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9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左乙拉西坦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钯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