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热裂纹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9987.9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孟立春;刘雪松;张亮;吕任远;方洪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32;B23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加热 控制 焊接 裂纹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热裂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焊接前,首先确定待焊接工件(1)的脆性温度区间TB,同时,确定脆性温度区间TB的上限温度T1和下限温度T2对应位置距待焊接工件(1)的焊接熔池中央的距离L1和L2;
在焊枪(2)的前方设置一预热线圈(3),在焊枪(2)的后方设置一后热线圈(4),所述焊枪(2)、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均设置在焊缝的正上方位置,其中使预热线圈(3)位于起焊点;
焊接过程中,所述预热线圈(3)首先对待焊接工件(1)的焊缝进行预热,当焊枪(2)移至焊接起始点时,引燃电弧,开始焊接,同时,检测焊缝的温度,当焊缝温度处于脆性温度区间TB范围内时,移动后热线圈(4)至所述距离L1到L2之间的范围内,对正在冷却的焊缝进行加热实现缓冷,直至全部焊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热裂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焊接前,取一个能够反映实际待焊接工件(1)温度场的试验件,在实际焊接工艺下对该试验件施焊,测量该试验件的焊接温度场,确定试验件上焊接熔池中央与脆性温度区间上限温度T1和下限温度T2间的距离L1和L2,从而确定待焊接工件(1)的焊接熔池中央与脆性温度区间上限温度T1和下限温度T2间的距离L1和L2。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枪(2),在所述焊枪(2)的前方设置一预热线圈(3),在所述焊枪(2)的后方设置一后热线圈(4),所述焊枪(2)、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均设置在焊缝的正上方位置,在所述焊枪(2)、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上分别固定连接一走行机构(5、6、7),所述走行机构(5、6、7)均由操作机(8)进行控制,所述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分别与相应的线圈加热设备(9、10)连接,在所述后热线圈(4)上再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与控制机(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机(12)的输出端与所述操作机(8)及后热线圈的加热设备(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加热设备(9、10)均由感应线圈加热装置(13)及为该加热装置(13)提供水冷却的循环水冷装置(14)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均由紫铜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线圈(3)的中心至所述焊枪(2)电弧的中心距离为25mm至6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热线圈(4)的中心位于待焊接工件(1)的焊接熔池中央与该焊接材料脆性温度区间TB上限温度T1和下限温度T2对应位置间的距离L1和L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的下表面距离待焊接工件(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的下表面距离待焊接工件(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线圈(3)及后热线圈(4)的直径为3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99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